第539页

“这陕西的旱灾也不知道何时结束,这么多灾民,光靠调粮赈济是不够的,朝廷也没那么多粮,何况眼下朝廷还有几十万大军要养,得尽快让其自给自足。”

朱由校这时候突然说道。

熊廷弼不由得皱眉道:“陛下说的固然是,然现在陕西旱情严重,各处田地根本无法耕种,即便兴修水利,也一时来不及,让其尽快自给自足,倒也有些难。”

“为什么一定要留在陕西耕种,这天下之大,就没无可种之闲田吗,据朕所知,暹罗、莫卧儿等地皆有许多良田,完全可以移灾民过去耕种,不过,如此会和当地土人发生冲突,所以,我们朝廷需要给这些灾民提供武力支持,帮助他们在这些地方扎下根来。”

“但这事,朝廷不能直接提供武力支持,容易使冲突突然变大,不如这样,先组建一家公司,就叫做远洋开发公司,朕和朝廷入股,你们私人也可以入股,然后这家公司可以去海外开发相应产业,雇佣一些青壮灾民,尤其是犯过事的青壮灾民,去这些地方开发,公司给其每人提供一马、一杆火铳、一副弓箭、一件盔甲,还有雁翎刀一把,若干铅弹,免费送他们去这些地方圈占自己的田地,他们自己能圈占多少就算多少,但需给公司分开发之利,这件事就由韩爱卿负责。”

朱由校这时候说道。

韩爌回道:“是!”

“尽量把所有灾民都招募走,如今陕西这地,因旱灾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旱灾之后很可能还会有蝗灾,乃至瘟疫,让他们留在这里,要么饿死,要么为盗贼生乱,要么拖累朝廷,只能把他们移民到其他地方,把这灾害转移给蛮夷!现在不是发善心的时候。”

朱由校继续说道。

熊廷弼点了点头:“陛下所言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如今想来,也只能如此,说到底还是天道不仁,非我大明不仁,不得不如此。”

“是啊,不能苦百姓,只能苦一苦蛮夷吧,谁让他们不心向我中华!”

“另外,朕特别提几个人,到时候务必也雇佣上,韩爱卿到时候去仔细查查,一个是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在银川驿做驿卒的李鸿基,一个是延安府庆阳卫定远县,做过延安府捕快与榆林镇边军的张献忠,还有一个是延安府安塞县一个贩过马且叫高迎祥的人……”

朱由校说着就念了好些个他印象中在历史上明末时期比较有名的陕北农民起义者。

第四百四十四章 开疆:一杆三眼铳,一壶酒

天启十年暮春。

虽说时间已过去了一年,但据陕西巡抚马懋才报,大旱依旧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