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页

一是将大量青壮置于军中持续作战,的确有误建设;

二是鞑靼人乃游牧之族,居无定所,难以尽歼;

而以臣之见,针对第一点,可以用鞑靼人打鞑靼人,出关杀戮我大明边民以鞑靼中上层贵族为主,他们野蛮嗜杀,也不会真正同化,做我大明顺民;

但鞑靼中也有许多普通鞑靼人,他们早已因生存困难而集体迁徙,或潜逃到大明做顺民,朝廷不能接受鞑靼贵族纳贡称臣,但可以接收那些愿意归附大明做大明顺民的鞑靼人,利用他们娴熟的骑射,组成更多的骑兵,好与鞑靼人作战!

至于第二点,既然鞑靼乃尽歼,那就据其牧地,战略上不再以歼灭胡虏有生力量为目的,而在于改土归流,以铁丝网、木桩栅栏、砖墙等将我们占领的牧地全部分割成各块,在各块牧区建城派流官,并给各牧区的牧民分牧地,且抽其一部分青壮继续进占其他牧区,这样便不用从全国抽调青壮戍守更广阔的疆土。”

袁可立应了一声吼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朱由校听后倒是自然是很赞同,且道:“改土归流,对外说成是教化与解救,所有愿意内附为民,接受教化的,则都将被解救,无论是主动内附的,还是军队和地方主动抓获的,都先集中起来在关外开矿或参与其他工程,并集中学习汉话,与汉人风俗,凡达标的,就给其分牧地,也免徭役,至于税赋,你们制定一下,不要高,要对愿意归附的鞑靼普通牧民有吸引力,然后再在汉化程度高的牧区进行募兵。”

“臣谨记!”

……

于是,在皇帝朱由校的强硬表态之后,大明还是决定出兵。

近卫军和勇卫军的官兵除伤残与主动申请复员的以外,并没有被裁军,而被抽调出来,派往边镇。

按照枢密院制定的战略安排,这一次,大明官军依旧不是以歼灭鞑靼有生力量为目的,而是根据鞑靼是游牧民族的特点,以据有其牧地为主。

大明从永乐以后就没怎么大规模进攻过鞑靼,正统朝有一次都还输了。

所以,现在的鞑靼人在繁衍生息两百来年后,也早已是人口繁盛,鞑靼中的普通牧民不少。

当安国公卢象升率近卫军到达出兵大宁,进占至马孟山一带的牧区附件时,近卫军的夜不收就在这一带遇见了大量鞑靼牧民在这一带放牧。

鞑靼内部是农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