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页

魏忠贤这里向朱由校汇报了有关学部衙门外士子暴乱的情况。

朱由校听后没得好笑了起来:“那看来,这国子监的士子还真是孱弱,可见以前的教育有多失败。”

“启禀陛下,兵部右侍郎兼枢密副使卢象升进言,奏请朝廷改革科举制度,在院试、乡试和会试加入射御考核,当着善武之臣加试文士武艺,因为如今天下士子武艺上实在是过于孱弱,长此下去,不利于国家和民族。”

恰巧在这个时候,首辅袁可立向朱由校奏报了一件事。

原来,卢象升在亲眼看见学部衙门外的士子暴乱后,再加上他在加入近卫军以前所看见的南方士林中流行的阴柔之气,也就突然决定建言朝廷在考选人才方面改革一下,加强君子六艺中的射御考核。

射就是射箭。

御就是骑术。

卢象升不得不承认如今天下士子早已不注重这两项的培养。

而这跟朝廷也不怎么重视有关。

朱由校在听了卢象升的奏本后,也很是赞同,便道:“票拟准其所奏,据朕所知,古时儒士都是能文能武,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仗剑行天下,乃至有敢请缨独自去敌营降敌者,甚至有仅率数十人便灭一国者,可如今我大明看不到多少这样的儒士,难道说我大明的儒士已不能成为文武全才?”

说着,朱由校就道:“眼下是天启十三年二月,明年正好是会试殿试年,就从明年的会试、殿试开始,参加会试的举子都得先进行一轮武试,先测试体能和射御,不达标者,倒也不是说直接放弃不用,依旧可以参加文试,但中第者,需单独归为一类,作为明经科,不再入进士科,以后只能做文史编纂、教书育人、农医百技、钱粮调度这类非军事内政实权衙门的官职,武试与会试皆合格者才可为进士科,并有资格参加翰林院的庶吉士考,而作为未来帝国核心人才储备。”

“也就是说,今后文科举皆要有武试,不但会试如此,殿试也如此,乡试也如此,院试乃至县试、府试、科试皆如此,这提学官得增加一名,不能只有提学的文官,得有一名提学的武官,不然如何考,着令枢密院于京中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武官中选出优秀者,为地方按察副使,提督学政,选学政武官这事就让卢象升负责吧。”

至此。

朱由校终于向科举制度开了刀。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

朱由校从鼓励士子通过讲武堂进入军中任职后,就造成了文武不分的情况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