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海宁县知县也是很支持这些儒士去关外、去海外为朝廷效命的。

因为现任的海宁县知县就是皇长子朱慈炜。

朱慈炜很清楚这些儒士如果去关外和海外推行汉化教育,对整个大明社稷会有多大的积极意义。

所以,对于这一批主动申请去关外和海外的儒士,朱慈炜是打心眼里佩服和崇敬的。

“我中华能否在本朝永弭胡患,皆在于诸位将来的教化之功,本官在此替天子、替华夏、替汉家百姓向拱手致意,此去天高海阔,愿尔等归来时,已是桃李满庭,天下处处皆汉音!”

此时,朱慈炜就在送别骑骏马、着官袍、挂红花的陈确等儒士时,拱手说了一句。

“多谢殿下!吾等定不负吾皇所召,定不负此生志!”

陈确等回了一句后,就相继在海宁县官民瞩目下远去。

因为不是流放那种被动去偏远蛮荒之地,而是基于一腔热血,主动去的,所以,陈确等儒士的心情倒也没有低落到伤春悲秋的地步。

以至于,接下来,这一批儒士在到达苦寒或蛮荒之地时,所做诗词倒也能见些豪迈蓬勃之朝气,思想境界比之前来到这里的一批文人士子上了一个台阶,颇有文人新气象。

陈确所任职的地方是九州的鹿儿岛。

这里本是倭国萨摩藩所据之地。

但现在,这里已经归大明所有,且大明中央帝国直接统治的区域。

朱由校也已下旨在这里设大明鹿岛县,归属大明长崎省五岛府管辖。

而陈确将担任这里的知县。

如今的鹿岛县,除了原住民外,基本是以驻于此地的大明水师一部官兵和定居于此的一批退伍士兵和其家属为主,还有就是少部分因为务工或务农而迁移至此的普通汉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