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也是海宁本地望族子弟的陈威则继续说道:“眼下县试在即,按例,除县试前十名需由县尊钦定外,余则当由当地名士荐引,以示礼贤之风,而被引荐者自当有谢师之礼,此次荐引之事,不知可否在下本宗主导,还请殿下恩准!家父倒是认得些本地俊杰,或可援引为殿下潜邸可靠之人。”

朱慈炜听后颇为严肃地看了陈威一眼,但想到对方的父亲教过自己,也就收起了不好看的脸色,只问道:“有这回事?父皇新颁《皇明科举规范》可没提过这个。”

陈威回道:“这自然不是明文上的规矩,但从神庙以来,地方上都是这么做的,盖因地方官只有让些权与当地乡绅,以表垂拱而治之意,方能使地方安宁,而得民心也!”

明朝后期,县试府试录取,的确有录取必求缙绅荐引才可录取的潜规则。

因为这样做有利可图。

通常府试荐引,据明确记载,每个录取名额价值百两。

童试自然要低点。

所以有“应试童生,文义虽通,苟非荐判,府必不录”的说法。

而在朱由校这个穿越者当皇帝的时代,虽然贪墨查的很严,此风依旧还是有的。

毕竟像朱元璋那样严酷治贪,都还是不能禁绝贪污之事。

何况,这种由缙绅收钱荐引,而官员并不经手银子,只是替缙绅赚钱,让缙绅收科举贿赂的方式,很难被查出来是官员自己贪污,也就只算是灰色收入的事。

所以,也就不可避免的还是存在着。

不过,因为朱由校反贪很严的缘故,缙绅们还是收敛些,没敢太过分,不像之前那样,不由缙绅荐引的话,就一定录取不了。

缙绅们还是会把前十名的名额给县尊自己定。

毕竟真有较真的御史或提学使考察的话,也最多只是考察县试或府试前十而已。

而现在,陈威则想把这个荐引的权力给自己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