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页

“制造设备上,我们决定直接采用蒸汽水压机进行锻压,采用蒸汽镗床等,并也动员了十多位大学究与大工匠一起南下,到时候也作为新的官办制造工厂的职工,这是名单,还请陛下御览!另外,也请陛下为此厂赐名。”

“此厂就叫大同机械厂,以表示开办此厂,是秉承了天下为公之理念!”

“大同机械……”

看着窗外急速后退的树木,以及离自己越来越远的长江,毕自严仿佛觉得,他在离京之前,与陛下的对话依旧会时不时的出现在耳畔。

在天启朝初期,他就任户部尚书,在皇帝支持下,大兴官办产业,养活数十万流民,也改变了国帑寅吃卯粮的经济状况。

在他后来担任天启朝首辅期间,则在皇帝支持下,一举开启了大明的对外扩张之路,大兴了商品经济和殖民经济,使得大明帝国没有因为内部天灾不断而陷入财政崩溃的危机,反而因为大量内部人口的对外迁移,使大明内外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国帑充裕到竟可以同时进行数次征伐的地步。

现在,已不是首辅的他,趁着空闲时间增多的机会,在回乡创立财经类大学后不久,就因为亲自去民间考察社会经济情况后,而使得他再次奉旨准备做一件没有人做过的大事。

虽然如今的他已经白发苍苍,但一想到他此刻南下的目的,他只觉得自己似乎依旧是昔日那个进京赶考的举子,朝气蓬勃,精神抖擞,总觉生命无限,一切向好。

这次皇帝朱由校要毕自严做的,的确是这个时代没有人做过的大事。

因为江南一带虽然工人很多,但基本上是服务型工人与纺织类工人为主,相反,机械制造业的工人很少,尤其是,技术纯熟的机械制造业工人。

所以,这次毕自严他们南下,不只是带来了高级学究,也就是机械制造领域的研究人才,和技术精湛的高级工匠,连其他层次的所有工匠都是从天津一带的工厂招聘的,而一起将他们以及他们的亲属带着南下。

另外,因为江南一带,目前也没有相应的机械设备生产商,所以,连设备也是采购后跟着一起南下的。

所以,当毕自严等所乘坐的专列抵达南京,然后又坐官船去苏州,最后到达昆山后,当地居民所看见的情况就是,许多工人携家带口的来到了他们的世界,且有的因为生性节俭,连锅碗瓢盆都是带来的。

而毕自严等选择把大同机械厂建在昆山的原因,则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即可经松江出海,又可经苏州通达南北。

另外,更重要的是,顾炎武作为这次试验的主要参与者,为了使人人皆富的理想实现,而主动献出了自家的田产作为工厂用地。

顾炎武是昆山人,且家里是昆山大地主,自然是不缺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