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页

“本来文无第一,但因为科举,偏偏让天下读书人在文才方面就有了高低之分,而文才高者,自然也就成了党魁,也是学阀,可掌一县、一府、乃至一省之文脉!而该地之士子,为求富贵,就需要附和该学阀,这学阀也就靠此控扼当地文脉,进而控制朝政!”

“以卿之意,不能让学阀出现,而要不让学阀出现,就不能让读书人在文才上有高低之分,如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会元、解元之流,也不能存在,存在就等于朝廷在给其一种文才最高之荣誉的同时,也给了其操纵一地文脉与政事的特权?”

朱由校问道。

“陛下圣明!不让学阀出现,就得阻止士子在文才上比高低之心,臣也是从陛下将孔、孟、荀三圣并封为至圣先贤,而意在不令天下独尊一圣人为王,且言中华岂有一圣人的行为中得到了启发,状元、榜眼之类,其实只对士子本人和士林有用,有助于其为其功名富贵互相倾轧,但对朝廷而言,没有多大意义,朝廷选经世济民之能臣,从来不是看起文才高低就行的!”

卢象升回道。

第五百九十八章 朕要出京,任命监国

“甚善!”

“一次考试的结果,所反映出的水平高低,只能代表一时,对于朝廷而言,参考价值不大。”

朱由校点头说了一句后,就道:“拟旨,以后殿试不再设状元、榜眼、探花,会试也不再设会元,乡试也不再设解元和亚元,只有等级,没有具体名次!”

“比如殿试,以后一甲进士,不再只有三名,扩充十倍乃至二十倍为宜;而二甲也增加若干,三甲也一样!”

“这样的话,士子只知自己在哪个水平,但却不知谁是最高者,如此学阀将难以产生!”

据朱由校所知,后世也因为一些不好的影响而要求不能宣传状元,以及隐瞒学生具体成绩排名等等,如今他想来,这样做的确是很有必要的。

“是!这样倒不影响朝廷选馆,只是庶吉士还是有些学阀之味,因为但凡考取庶吉士者,一次也不多,素来在士林中也很有地位,备受景仰。”

刘鸿训跟着回了一句。

“那就取缔庶吉士制度,翰林院也好、科学院也罢,包括其他各部、院、寺、监等中央衙门,皆可根据自己衙门需要,定期向吏部申请录用名额,而进行考试,以录取未做官之进士。”

“这类考试就以后就叫部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