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页

“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宁耗费不少成本,去关外海外开采,也不肯开放关内的矿禁,青山绿水又有何用,不如令其百姓自由开采,以增民利!”

一叫吕绍栻的矿部观政进士也就在这时候跟着附和起来。

“好了!诸位不必再提,国策岂能那么容易更改,凡是都得从长计议,对民众取利之事,到底是该彻底放宽禁令,使其自由经营,还是该予以限制,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共识的。”

朱慈灿这时候没让这些文官士子再说下去。

而在这些文官士子们没再说话后,朱慈灿便开始表达了的一些观点道:“余以为,无论怎么做,都得顺应民意,顺应天命,执掌权柄者,更应如此。”

“到底是二殿下贤明!如今天下民意最大之所求,唯‘自由’耳,唯不满者,在于官权管束甚宽,恰如一泉之水,任其自由流淌,则为清溪,可饮可溉;而若严堵,不使其流淌,则为一潭死水,无半点涟漪!”

陈伟崧这时候诱导起朱慈灿来。

……

“五千万两的赔款,的确不是一笔小数字。”

“用于基础工程建设和重大课题研发所需的经费后,都还有不少剩余,主要是朝廷现在的工业基本上是用外夷奴工,需要不了劳动力成本,故而只国内的铁路与官路建造对经费的需求比较高而已,但也花不了几千万。”

“臣在想,是否真的花些钱,更多地用在生态建设上。”

“河道、林地、湿地,这些似乎都应该由朝廷管起来,还有就是动物,近年来国民富裕,对野味奇珍的需求都跟着增加,以致于许多人因吃野物致病,甚至出现新的传染病症来,想必也违了天道所致。”

刘鸿训这里正在单独与朱由校见面时,继续提起了该如何利用新的赔款做些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来。

“可行!宁花钱保住青山绿水,也比放在库里,而等着被自私者花心思挪走要强!”

朱由校点了点头。

他赞成刘鸿训这样做,即趁着自己还能做主的时候,多做些利于国家长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