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页

一个因通晓汉文化且成为朱慈炜幕僚,相当于顾问角色,为其统治倭国提供一些帮助,而汉名叫柳宗田的倭国文士甚至因此还主动询问起朱慈炜来。

朱慈炜很想回答他说,自己汉人群体中,本就不缺读书人,等着被分配官职的士子一抓一大把,哪里还需要你们倭人中的士子。

但朱慈炜也不好明说,而使其心灰意冷,进而发动叛乱,也就回道:“现在还不是时候,这里很多地方王化的还不够彻底,得先把科举制建立起来,你们幕府以前统御时,很不积极于科举制的建立,可以说,汉化不够彻底!你让本官怎么用?难道只用本地贵族?”

“殿下的意思是,还要用本地平民?”

柳宗田有些不安地问了起来。

朱慈炜笑了笑道:“若要用人,自然是唯才德是举,自然不问出身。”

柳宗田苦笑起来:“殿下不知,东瀛土人不似明国汉人,大多愚昧不堪,聪明者皆已成旗本和御家人,即贵族也,故本地平民,皆不足用!”

“愚昧不足惧!吾皇会赐予这里的民众以智慧的,只要他们肯接受王化。”

朱慈炜回道。

柳宗田听后不由得变了脸色,忙劝谏道:“殿下!我们何必理会那些如猪狗一样的贱民呢?您这样做,是会令还留在东瀛的贵族们不满的!”

“因为,他们可以接受天朝的统治,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接受和贱若蝼蚁的平民一起竞争,甚至可能被其统治!”

“而您若执意如此,只怕会影响天朝对这里的统御!虽然我个人很欣赏您这样伟大的举动,而欲使我倭国人人有平等入仕的机会,但是我作为您的幕僚,我必须给您说出实话。”

朱慈炜则叹了一口气道:“圣皇陛下本就不只是贵族阶层的圣皇,我若只顾及东瀛贵族,岂不违背了圣皇的意志?”

朱慈炜把这样做的理由说成了是圣皇陛下的意志。

事实上,他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大明的工业化决定了大明现在需要这样做,来扩大自己的商品市场。

第七百一十二章 推行科举制,推广汉文儒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