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页

“不是我孙二郎不敬重你这皇帝,实是你这皇帝如今须和俺一条心,要不然,这皇位能做得下去?”

“你也莫嫌我烦,说我欺负你,俺孙二郎打生下来就没小心思,做事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真不成了,我屁股一拍大不了走人,可你这皇帝能走得成?”

“……说一千道一万,这南京城里你以为有几个和你一条心的?除了我和都督死保于你,旁人巴不得你明天就驾崩呢!”

“你自当了这皇帝,心里难免有些小心思,这是人之常情,我不怪你。但你做事也要有度,真闹崩了,你那自个签的东西要流了出来,你看这南京城还有谁支持你当皇帝。”

“……”

孙武进是连吓带哄,把个弘光弄得是不断点头。第二天果真在朝会上以孙武进护驾南来有功,提议授太傅衔,任兵部尚书。

结果,朝堂一片反对声,都说本朝没有武将任职中枢的先例,总之,东林上下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丘八共列朝班。

要不是朝会的话,估摸都有人要骂娘了。

弘光也没办法,祖制朝政由内阁六部负责,他虽是皇帝也不能强硬下旨,于是讪讪退朝,回到后殿看着孙武进十分不好意思。

“娘的,这事不是你的错,是那帮白面褂子不识抬举。”

孙武进早就听那帮由他部下充任的锦衣大汉将军们汇报了,气得连拔了自家好几根胡子。

第三百九十八章 陛下到底听谁的!

朝堂诸公连皇帝旨意都顶了回去,孙武进把胡子拔光了也没用。

“二爷,咱兵强马壮的,要做啥还不是二爷一句话的事,理那帮白面褂子做什么?识抬举的,叫他飞禽走兽补子穿着,不识抬举的,咱们把他们撵走不就成了么?”

给孙武进出主意的郑大发原先是随李士元一起攻打淮安城的叛军,后来在城中还因和淮军争抢地盘险些被杀。从良后,表现却是不错,一路跌跌撞撞下来,倒也混成了个营官。

因为是“正规军”出身,所以便跟着孙武进一起渡过大江“扶保大明”,现担任锦衣卫从五品的副千户,手下连兵带帮闲也有好几百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