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页

正郁闷着,陆四想到了他曾经给侄儿广远带去的《武备志》,于是忙要侄孙陆义良去找此书。

翻了大半个保定城后,终于在一家满门被杀的前明武举家中找到了这本书。

翻开一页页的搜索,果然有发现。

这本书上说有一种火药制成的办法,即“制火药,每料用硝五斤,黄一斤,茄杆灰一斤。以上硝、黄、灰共七斤,分作三槽,定碾五千五百遭,出槽。每药三斤,用好烧酒一斤,成泥,仍下槽内,再碾百遭,出槽。拌成粒,如黄米大,或绿豆大,须入人手心然之不觉热,方可。”

书中所说的法子让陆四的脑海中一下映入四个字——“颗粒火药”。

当时就拍了自家脑袋一巴掌,暗骂怎么把这法子给忘了呢!

粉末状火药同颗粒状火药威力的区别在哪,两世为人的陆四当然了解,他自己没时间钻研,便叫侄孙陆义良埋头研究起来。

最终,在武备志及对火药制造比较精通的祖可法及军中几十个火药匠人的帮助下,陆义良花了两天时间制成了一批颗粒火药。

再之后将这些晒得均匀如米粒大小的火药装入丝绸制成的药包,压实之后留一细孔塞入导火用的火绳,于保定南门外的河边试验。

结果,爆炸威力惊呆众人。

陆义良的耳膜被震得几天都听不清四爷爷讲的什么话。

祖可法同那帮匠人也当场叫震得站不住,一个身材瘦弱的更是被震得连退几步。

不过因为马科部的药子不多缘故,最终只制成了85包,祖可法特请闯王赐名,陆四大手一挥:“我看就叫陆家包。”

为什么叫陆家包,因为是他陆四想到的。

祖可法他们觉得不妥,最后诸将达成一致意见,此物必须叫“闯王包”,以显闯王威名。

叫陆家包还是叫闯王包,陆四都没有意见,只要这炸药包能让多尔衮清醒意识到他大顺监国闯王的厉害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