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页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虽不为史学界承认,但有一点却是谁也避不过的事实,那就是张献忠称了帝,那么杨氏这个皇后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后,哪怕这个大西政权鼎盛之时仅据有四川一省之地。

大顺、大西同根同源,陆四不会因为消灭了大西就否定大西的一切,同他正视明朝一样,将来同样也会命人为这个存在不过两三年的大西朝修史。一切都实事求是,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绝不会因为对方是自己的敌人,就在史书中将对方贬得一无是处。

对待满洲同样也是如此。

故而,翻翻史书,想想现实,在初期的惊讶之后,陆四欣然表态愿纳杨氏。

这绝不是陆四有好他人之妻的恶俗,而是从政治层面考虑,毕竟张献忠死后只要孙可望没有登基为帝,那杨氏这个大西皇后才是大西法统的第一继承人。

便同纳布木布泰为妻,以哲哲为“继母”,纳杨氏,也是国事,是谓大公无私。

天子无小事,监国同样也无小事。

只要能为国家出力,为民族作贡献,陆四向来是舍生取义的。

当然,同对布木布泰更多是征服者的“玩弄”不同,对杨氏,陆四还是极为同情的。

只不过,侄孙义良也没有说错,杨氏长得真的是挺不错。

当初张献忠开始立的皇后是前明崇祯朝首辅陈演的女儿,但很快发现这个陈氏由于出身缘故同他八大王格格不入,并且立其为后严重影响大西军心,毕竟大西军的根本宗旨是打倒腐朽明朝统治阶级,故而张献忠最终还是立了小门小户出身的杨氏为皇后。

杨氏同万历帝的生母李太后颇为相似。

据说李太后的爹是村里的泥瓦匠,家中生活非常贫寒,由于家乡遇到了虫害,所以她爹只能带着全家来到了京城混日子。只不过他们一家的生活还是没有起色,所以李太后的爹只好将她卖进了大户人家,也就是裕王府。没想到就是李太后她爹的这个决定,却改变了李太后的一生。

由于李太后出身贫寒,所以很是有些小家子出身的精明劲,就是那种年龄不大却看透人间世故,擅于做人经营,其能得宠于裕王除了美貌外,与其的精明脱不了干系。

杨氏就是这种人。

陆四见她的第一眼就感觉这个女人很像一个人,像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