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页

黄道周无奈只好利用自己的声望和书法亲笔书写大量委任状,计任命总兵官十九人、副将三十四人、游击以下多达数百,结果真吸引大批人士来投。

可惜的是黄道周身为文臣从来没有指挥过军队,所募兵将或凭一腔热血,或为官禄而来,缺伐行军经验。

唯一有行伍经验的是黄道周手下的一名偏裨施郎,此人自称“十七岁作贼”,凭过往经验看出黄道周所募之兵根本不可能担负援川重任,因此向黄道周建议将这支兵马遣散,只带少数精心挑选的人快马赶往四川,再以阁臣总督名义节制四川军队,檄发云贵驻军前来,如此事情尚有可为。

黄道周为人迂执,不达权变,以为自己有这么一支松松垮垮的军队总比没有好,又把自己的声望估计过高,认为所到之处必将群起响应。何况在他心目中施郎不过一介卑微末将,哪能有什么奇谋良策。

见黄道周不采纳自己的意见,施郎不愿陪着他送死,又见沿途明军大多不堪,索性出营径直往北去投那大顺。

最终事情如施郎所料,黄道周带着的这支临时拼凑和大量“送官”得来的军队还没有抵达四川,就因没有吃喝一哄而散。

要不是驻军在江西的金声桓及时搭救,黄道周怕是能在路上活活饿死。

第八百零八章 皇后娘娘喜礼

皇帝不差饿兵。

兵马未动,钱粮先行,乃自古定律。

淮西贫瘠、荆襄糜烂、云贵两广太远、江南赋税重地又无一文可输,福建那边郑芝龙又隐有降贼之意,实在无法凑齐北伐钱粮的弘光帝在知道黄道周部自行溃散后,沉默许久,传诏命陈洪范明日陛见。

四月十七日,陈洪范入朝,于朝堂之中大讲议和对于大明的重要性,并请为北使,愿用身家性命为大明换得喘息之机。

弘光帝深为感动,进陈洪范太子太傅,本意以陈为北使正使,然内阁那边却认为兵部侍郎左懋第堪用。

左懋第也没有推辞,上书“以母死北京,愿同陈洪范北使”,弘光斟酌之后,下旨命左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以左懋第为正使,陈洪范为副使。另命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为太仆寺少卿,随同使北。

二十一日,由一百二十余人组成的使团正式由南京出发,除携带“大明皇帝致书北国主”的御书外,另携带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

为了朝廷及皇帝的体面,内阁草拟的诏书中称使团前往北京乃是谒陵,祭告先帝。并通谢北主,以酬灭虏文武劳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