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页

缺官不补已是近二十年困扰朝堂的最大弊政,南北两京缺尚书、侍郎十五人;最高监察弹劾机构都察院,缺都御史、副都御史正副职四人;外省总督、巡抚缺六人。这都是高品大员,朝堂中流砥柱,及至地方缺额,则是不计可数了。

可以说,大明朝如今缺官恐怕超过一半。一边是官位空缺,一边是在吏部排的长长的侯任队伍,多少寒窗苦读士子金榜题名,却不得任用,亦或区区小职一任多年,不晋也不调,直蹉跎人之岁月,实叫人扼腕痛惜。

然而,让人难以容忍的是,当今陛下居然私下里与内监说道什么海宇升平,天下无事,朝廷要那么多官做什么?还说什么一官要多少百姓来养,今少任许多官,便少要百姓许多钱,如此,朝廷省了开支,百姓得了实惠,岂不皆大欢喜。

“要那么多官做什么?少这么多,朝廷不还在么,未曾见的倒了。”皇帝陛下的原话大致如此。

这可真是个糊涂君,小气君,抠门君了!

叶向高每每想到陛下说的这等糊涂话,就气不打一处来。

须知,科举取士乃国家立足根本,当今皇帝却轻科举,不任官,实是断国家根基啊!

福清相公真是恨陛下不争。

不久前,为补充科道官,吏部曾进行过几次考选,共选中七十人,然而却得不到皇帝的批复。

叶向高为此曾上疏几十次,进行催促,却无下文。

李三才是不能入阁了,但阁臣却还是要补的啊!

所以,叶向高又接着上疏请求增补阁臣,结果是宫里毫无音讯。

这让叶向高十分的失落,知道孙老尚书上书请辞后,他忙上疏请求皇帝陛下下旨挽留孙尚书,可皇帝却跟聋子般不答理。

孙丕扬是不走不行了,他的建言屡被皇帝拒绝,再加上京察之事不得进展,身为天官毫无动作,再留在这吏部又有什么意义。

最让老尚书气愤得是,年前走马上任,曾向皇上举荐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高攀龙等人品正大的被削职官员一百三十八人,可皇帝一个都没准。

就在昨天,孙丕扬挂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