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页

人嘛,无外乎名利,真不为名利所动的,使个法子调走就是。要连这点本事也没有,魏国公又何以敢称南都文武之首呢。

徐元其人,便是出身魏国公府,乃是家生子。

但莫看这人只是国公府下人出身,却真有几分本事。

自接手铁场之后,徐元便仗着魏国公府的势力将溧阳县内其余十多处小铁矿或吞并、或关停,并整顿全县各家冶炼工坊,全部归他负责,使得溧阳铁矿采量大增,质量也为之提高。尔后再通过魏国公府的关系四处寻觅买主,广收订单,甚至于内守备厅每年都给他两万多斤的订单。

如此一来,短短一年时间,溧阳铁场的利润就激增到十一万两银子之巨,使得那魏国公开怀大笑,常说买下溧阳铁场乃他生平最得意之事。

只可惜芜湖铁场叫他人先下了手,且关系直通京城,魏国公也斗不得,若不然,怕是那芜湖铁场早就姓了徐。

凭着魏国公府的势力,再有自己的本事,十年下来,这溧阳铁场早就被徐元经营的水泄不通,其威名更是连妇孺听了都怕。

须知道他才能本事的背后,却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

徐元于溧阳也真是天一般的存在。

溧阳县前后换了三任知县,可每任知县坐衙之前却都得往那铁场走一遭,若不然,便如徐元所称“叫你明天走,你便拖不得后天。”

徐元但召,便是正在开堂审案,知县也要立即赶至,否则,轻则痛骂,重则便是杖责,浑然不将朝廷命官放在眼里。

这便苦了父母官了,那第二任便是任期未满就求爷爷、告奶奶重新挪了地方,要不然,只能解印走人了。

其实这徐元年岁倒也不大,如今不过四十出头,正值盛年。这日,因国公的小妾下月生日,徐元便精心准备了贺礼,正安排妥当时,却有铁场护卫来报,说是江南镇守衙门的人要见场主。

江南镇守衙门?

徐元略有印象,上月他回南都时曾听国公提起陛下于江南新设了一镇守中官,且所任镇守还是个年轻的小太监,为人十分跋扈,使得南都官场为之议论纷纷。

不过,那镇守再是跋扈,也不敢在魏国公面前放肆,徐元又久在溧阳这角落窝着,与那镇守衙门井水不犯河水,因而颇是奇怪,不知江南镇守派人到他这里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