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页

也正是有了这些在南京城积攒了两百多年财富的大明勋贵们,伪清在顺治年间方能得到源源不断的钱粮。

还是那句老话,投降者,别指望还能保富贵。

公公现在做的不过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他不是敲诈勒索,自古战败者就当给胜利者献出他们的财富。

公公他为何非要把溧阳铁场拿下,表面上看是他缺矿缺原材料,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他老人家打下江南那天起,就惦记着南都城中的巨额财富呢。

宋四宝屁颠屁颠的拿着他老人家驾贴去收矿,公公他老人家难道真不知道这小子铁定被揍么。

知道!

知道为何还要派宋四宝去干这倒霉催的事?

师出有名呗。

鬼子还晓得走丢几个兵呢,公公这熟读兵法阅尽无数东京故事的,能不会这手?

原本,倒是不想斗争一下就这么激烈化,先小打小闹,以溧阳铁场为开端,借着万历这个皇帝的虎皮压一压魏国公徐弘基,然后稍做妥协,把事情先定下来。

等公公出海有成,皇军威武浩荡之时,再和南京城这帮勋贵签个什么《南京租借条约》之类的东东,从而可以搞活经济,来个总体战什么,以便决战辽东。

哪知道魏国公也是个二愣子直接掀盘,南都勋臣们给魏公公来了个治安围剿战,公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反围剿了。

现在反围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公公肯定要来秋后算账。

打战嘛,肯定有花费,这些都是要报销的。

价码嘛,也不黑,侯爷二十万两起步,伯爷十五万两起步。

这价格肯定不比大清跟他们要的多,搁人两侯爷和一伯爷自个来瞧他们值不值这银子,答案肯定是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