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3页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台北卫所辖各千户所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区面积相较台中和台南少了许多,适合皇军展开作战,各生番部落人口并不多,又未能形成“联盟”,皇军这边还有各乡的治安队协助,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要这还打不赢,魏公公觉得第一旅团上下可以剖腹了。

“太爷,双十一大开拓滴,您老费心了!”

魏公公是亲自送九太爷和第一旅团官兵北上作战的,没过多久,听说九太爷和官兵们说要年底之前结束战斗,旅团官兵要到台北过大年,魏公公听着很是振奋,特意要人打造了一杆大烟枪送给九太爷。

……

严格上讲,九太爷没有领兵打过仗,但九太爷却不认为自家不是带兵的料,他相信带兵打仗是老魏家的优良传统,若不然自家那个侄重孙昨就能带领皇军东征西讨咧。

老话讲,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家骨头虽老,可还是能帮二呆子一把的!

九太爷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平埔番,这个平埔番大大的不好,不主动来归顺就罢了,怎的还把皇军的使者给杀了呢!

为了杀一儆百,九太爷亲自指挥,调了第一联队两个大队2000余官兵在新三乡、新四乡治安队的配合下,向人口只有三千多的平埔番发起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进攻。

第一联队的联队长是马文庆,魏公公的表舅。第一大队的大队长是原魏国公府家将徐兴,第二大队的大队长则是原侵朝日军第一军的松本冈。

别看九太爷不鸟师团长郭七癞子,但他老人家却特别注重听取“能人”的建议。因而,具有实战经验并有着军中服役经历的徐兴和松本冈就十分受九太爷的重视,马文庆对于手下这两个大队长也是比较看重的。

旅团参谋长是原吴淞水营的千总陆建荣,后来被调在参谋司做蒋西凤的下手。魏公公正式确立参谋制后,这个陆建荣就被派在第一旅团做参谋长。

陆建荣职责在身,于战前充分听取了当地汉民和新汉民对诸生番的情报,结合第一旅团用兵方向和官兵配置,制定了一则战斗方案。即集中兵力首先消灭部落人口较少的布农、邹族等生番,之后再攻打人口较多的平埔、太鲁阁等族。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旅团官兵得到实战锻炼,另一方面则是能最大程度减少伤亡。并且,之后的战事可以依靠缴获维持,不必担心粮草断供影响战事。

这是个稳重的方案,毕竟第一旅团官兵补充新兵太多,真正能用在战事上的只有不到三千之数。粮草供给这一块,皇军目前主要依靠联合舰队从中左所海运,消耗很大。在没能完全占领台湾之前,魏公公禁止皇军向汉民及新汉民征粮。

如此一来,以战养战就成了皇军作战行动的切实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