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幕府能够承受的起派出去的传习队死伤一半吗?

阿尔考克是要拿日本人的人命,染红自己的顶子的,不然这么多的钱,这么多的枪炮,他怎么会白白送给幕府。

反正幕府是肯定死不起这么多苗字佩刀者的,那么是否转变一下思想。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顶着个脑袋往外冒粗气,农民和苗字佩刀者也没有什么区别的嘛。

虽然说这个话,颇有几分统治者的肮脏嘴脸。可到底死农民,总比死苗字佩刀者来的强吧。就算六千农民兵死伤三千人,无非也就是死了几个农民罢了。

三千二百万农民呢,哪天不饿死几百个?

与其让农村多余的农民饿死,不如招进军队,送他们去印度。若是死了,起码当个饱死鬼,不用在家乡活活饿死。若是活着回来了,那就是老兵啦。赏他一个苗字佩刀,幕府又不亏什么。横竖总比全让现在的精兵去送死来的强。

更重要的是,这能够打破非武士不可当兵的铁律!

忠右卫门拉着幕府这条破船往前走,解决掉武士这个大包袱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而武士又世袭了当兵的权力,必须打破这个铁律,幕府才能够持续的扩张和加强军事实力,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内战做准备。

真要是全靠武士来打仗,那结果忠右卫门瞧了可能会活活气死。只靠苗字佩刀者,这军队人数也不可能扩张开来,还是得靠平民。

“募民为兵,送往天竺嘛……”井伊直弼听了忠右卫门的话,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立刻否定,只是开始权衡起其中的利弊。

第12章 御裁允可开先例

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总是最难跨出去的。

“维今多事之秋,擅开此例是否不妥?”水野忠精倒不是反对拉农民去做炮灰,而是担心拉农民当兵,会导致整个武士阶层产生不满或者恐慌。

真要是旗本八万骑都不满意了,直接推翻井伊内阁,把井伊直弼驱逐下台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年水野忠邦就是这么倒台的,场面别提多难看了。

“唔……”松平齐宣抬头望了望井伊直弼,又望了望忠右卫门。

到是忠右卫门一番话说完,便就此住口,只等眼前几人的意见。咱们这个提议不是还有补充的嘛,打赢了之后人回来,择优赐予苗字佩刀权,那不就等于是武士阶层的自己人了嘛。饭要一口一口,事要一件一件做,忠右卫门不是那种妄想一口吃成胖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