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页

唯一需要担忧的就是其他列强的反应,这一点普廷雅也已经想好了。不就是租界嘛,我占一半,剩下的全让带清划给你们做租界是吧。

慷他人之慨的事情,有什么不好做的,普廷雅做的非常的顺手。

如果列强都不肯答应的话,那他就退而求其次,只求租借天津九十九年。然后划定大片大片的租界,在事实上为俄国擭取一个远东的不冻港。

还有一个最下策,就是带清死活不答应,列强也死活不答应。那么万般无奈之下,普廷雅就只能来一手硬的了,直接派兵占领,造成既定事实。

真是下策嗷,虽然这种事俄国人做多了,可是普廷雅还是不太希望事情发展成这样的。毕竟他就一千多人,倒不是怕带清什么的,主要是未必能够敌得过其他列强。

镇压印度人民大起义,和第二次中英战争第一阶段的战事,使得普廷雅很清楚的意识到,即使是在远东,列强也有投送几万大军来作战的实力。

况且英国人还有一条叫幕府的狗,咬起人来非常用心。听说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在协助幕府建立新军,保不齐过两年他们都不需要从遥远的欧洲本土调兵了,直接从幕府这里雇佣人马,须臾间数万大军糜集。

以普廷雅在日本的见识,虽然幕府军战斗力也就那样,但是绝对够得上这年头一般步兵的及格线了。

而俄国,刚刚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大战败,实力受到严重的损伤,根本就不可能向远东投入几万十几万的大军。

所以为了避免刺激英法,最下策的强行占领,还是尽量不考虑的。

第48章 提拔阿兰之本家

清国的情势最终将走向何等地步,忠右卫门还不能够完全猜到,只能够静候事态的发展,以及对可能影响到幕府这边的部分,做好准备。

咱们这边还是得继续修明内政啊,满天下的大名这会子也都已经赶到了江户,开始为德川家定守灵,顺道等待发丧。

因为前代德川家庆的墓所在增上寺,所以德川家定的墓所便确定为上野宽永寺。这是德川家宣之后定下的规矩,父子两代一南一北,尽量错开安葬。保证后世子孙,不会厚此薄彼,两处将军家的葬所,都能够得到应有的祭拜。

大约可以理解为清东陵,清西陵这么一个状态吧,反正忠右卫门在接到大冈忠恕的禀报之后,就已经提前命人去整修宽永寺,并且为德川家定营建墓所。

还好德川将军的墓所是不需要大肆敛葬的,营建的费用不多,陪葬品一般也很少。将来忠右卫门蹬了腿,也不用担心因为自己的陪葬品很多,最后被人连棺材板都掀了。而且这样幕府还少花钱,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