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宣纸出炉

他现在忙碌的是已经丢下好久的造纸一事。

造纸工坊现在的主管还是田荣,不过负责技术的大拿,是年仅十四岁的裕王府家生子汤二虎。

汤二虎就是改良了技术,做出了便于书写的纸张的那个小子。

柳铭淇在看到他积极琢磨的劲头后,毫不犹豫的丢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给他——做宣纸。

宣纸号称是天下第一纸。

也是古代造纸技术的巅峰之一。

它的用处当然不是用做书写文章,而是用于诗画创作。

说白了,这就是文艺圈用的。

大康的文人墨士非常多,对于高品质的纸张要求也高。

单是在京城里面就有十几家专门做纸的作坊,江南更多,据说出名的有上百家。

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秘方,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文人墨客们用他们的纸张来挥洒笔墨,很是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但在柳铭淇这个后来人看起来,这些纸张都比不上宣纸好。

毕竟经过千年的抉择后,还能成为选用第一的,那一定是好东西。

大量的制作好了宣纸,对于大康的诗画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这样也是在进一步的做文化输出。

利用宣纸作为载体,让大康的诗画作品传播到草原上去,传播到南诏去,传播到东瀛去,传播到高丽去,传播到南洋岛国去。

当他们这些国家和部落,已经习惯了你的文化作品之后,便会习惯学习你的文化,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形成整个的大康文化圈的作用。

历史上,日韩便是这样成为我们儒家文化圈的重要份子的。

也就是中华不在意那些南洋岛国,不然菲马印等国度接受了我中华文化的熏陶,哪里会被绿绿们占据了地盘?

要是形成了整体的亚洲文化圈,哪怕是欧美再怎么的强大,也只是一时而已,终究他们还是会回归到天朝爸爸的怀抱。

这跟日韩一样。

他们再怎么的想要西化,但最终得逞了吗?

爸爸上千年的熏陶,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骨髓里面,根本就割舍不掉!

……

造纸工坊里面,汤二虎的工作室足足有两个院落。

在这里他便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人,所有人都要听他的命令,按照他的吩咐做事儿。

这不仅仅是柳铭淇给他的权威,更是大管家田荣积极维护的结果。

好些不懂得尊卑的人,都被呵斥之后,贬了下去。

几次恩威并施过后,汤二虎便顺利的掌控了实验室,并且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过汤二虎虽然很聪明,但毕竟年龄小,一心想要完成柳铭淇的任务的他,做事是有点耗费巨大。

当初柳铭淇跟汤二虎讲过,要他把稻草和稻杆加进去实验。

结果汤二虎怎么干的?

他选了十九种的稻草和稻杆来实验。

等一等。

为什么水稻会有十九种?

很简单嘛,南方的和北方的不一样,潮湿地带和干燥地带不一样,寒冷地带和温暖地带不一样,甚至每一个省的水稻,也有些微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