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自己要作死

苏凤:“!?”

巩才博:“!?!?”

苏凤这么稳重的人,也连连摇头:“这怎么可能?开什么玩笑?这份文书确认了吗?是京里来的?”

“是朝廷文书。”

刘仁怀此时说话了,顺手把公文递给苏凤看,巩才博也顾不得失礼,凑到了苏凤跟前,和他一起看。

“用了大小写两种字体来标注,这样的消息,做不得假,谁敢这么开玩笑?”刘仁怀悠悠的说道:“西青说得对,这就是为什么马家、张家和陆家服软的原因啊!

如果换成了是我,当大米已经不足以成为挟以自重的武器之后,我也会赶紧把它给放弃,用来讨好江南总督、朝廷诸公和皇上。”

苏凤边看边在听,然后缓缓的点头。

倘若这个红薯真的如此神奇,种下一亩就能得到两千三百斤,那大米这点产量算是什么?

巩才博一目扫十行,此时已经看完了公文,他振奋的道:“皇上真是圣人也!居然能找到这样的东西!真想现在就吃一口呀!”

“其实也不是没有隐患。”苏凤接着道,“公文上只说了在帝京府种植非常顺利,并没有说哪种气候土壤条件都适合!万一只能在寒冷干燥的地方种植,像是南方这种炎热潮湿的气候,就不行了呢?”

“没关系。”

刘仁怀笑着摇头,“哪怕只是在京畿地区、河北、山东、山西这几个省份种植,以它亩产两千多斤的产量,相当于增加了二十个省的粮食产量。这样一来,北方不缺粮了,江南这边粮食自然就能更加有底气。”

“还有,我可不觉得红薯不能在南方种植。”冷光坚心思很细腻,“龄公您看看,这是从南洋小国找到的……南洋小国是什么气候?比咱们的广东、海南都还要炎热!那里能成长的农作物,没有理由不能在南方省份种植呀!”

“对!”

苏凤也很赞同这个说法:“其实我以为,这一次朝廷试种成功了红薯,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本身南方就可以种植,现在在北方也种植成功了,这不正好证明,红薯就是能南北适宜的好东西吗?说不定全国各地都能种植呢!”

苏凤和冷光坚的想法,让刘仁怀心头顿时敞亮,“难怪!我还是太狭隘了,没有想到这一点……难怪他们这么容易就范……呵呵!”

事实证明,朝廷里有大员的家族,眼光就是独到,而且反应非常快速,马上就同步了。

但是旁边的冷光坚也有些疑惑:“奇怪了,为什么张家、马家和陆家都能接到消息,曹素评却没有接到呢?他背后可是曹相啊!”

曹仪是丞相,任何朝廷事情都不可能专门瞒了他,否则曹仪日后的报复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这就不晓得了。”巩才博幸灾乐祸的一笑:“反正活该他曹家倒霉!这么一份文书过来,还有对湖州等地区地主和粮食商人的煽动……这可没有他曹家的好果子吃呀!”

“哼,不用等别人了!”

刘仁怀说道,“本来我还想着,只要能收到更多的粮食,我刘仁怀当一次孙子又如何?所以没想着和曹家闹翻。

但现在朝廷已经种出了红薯如此神物,光靠他曹家一个人死挺,难道有效果吗?没有人会陪着他们送死的!

西青,来帮我研磨!我要写封信给曹素评,好好的教育一下这个曹大公子!”

“是!”

冷光坚上前就拿起了墨砚和墨,沾水碾磨起来。

……

曹素评这几天非常忙。

自从他用六百里快传把自己的信件送给了刘仁怀之后,他便不停的用信鸽和骏马和周边的地主与粮食商人们联系。

他甚至连张家的无锡、马家的嘉兴、陆家的巢湖都发了文书和信件过去。

摆明了曹大公子是要打脸三大家,让他们的小弟们看看曹家的气魄和底蕴,也让更多的人晓得,谁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人,而不是那些轻而易举就软下来的软蛋!

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大粮食商人和大地主们都纷纷回信,表示愿意支持曹大公子,愿意和曹家共进退。

这也是废话。

江南总督刘仁怀那么心狠,只给七文一升的粮食收购价,就想收购他们手里大半的粮食。

这可能吗?

本来这几年就灾害连连,本来就该他们赚钱的时候,结果刘仁怀这么一招出来,就是逼迫大家割肉啊!

谁愿意?

谁喜欢?

现在有曹大公子站出来!

曹大公子是什么人?

当朝宰相曹仪的大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