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初见刘仁怀

《劝学》简直是可为天下师,然后后面又来了一个《师说》。

今年大年初一的新年赐宴上面,他还又写了一篇大气磅礴的《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岳阳的人,居然写了这么一篇足以流芳百世的文章来,你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天赋了。

难怪人们说德王殿下自从差点溺水后,便被老天爷开了窍,这样的说法,连刘仁怀都赞同。

不然你怎么解释,一个本来资质平庸的少年,居然能忽然达到这样的高度?

不过呢,刘仁怀屡屡给柳铭淇发传书,请柳铭淇赶紧来江南的最主要原因,却不是因为他的道德文章,而是想要借重柳铭淇的战略眼光。

刘仁怀在京中人脉广得很。

所以他晓得,早在过年期间,实际上这位德王殿下便已经提醒了景和帝,那六家前来帝京城祝贺新年的国家和部落有图谋不轨之意。

当时别人根本没有看出来。

只有德王殿下很肯定,说他们一定有阴谋。

如果那个时候皇帝和朝中大臣们做了准备,那情况是完全不一样了。

不用多做,只要能先往北方防线调集五万人,进一步加强锦州一线的防备,那么很有可能室韦看到难度太大,就不会拼命攻打锦州防线,自己退却。

当然了,这也是后话。

说不定室韦就铁了心要撞这个铁堡垒呢?

毕竟六国势力已经谈好了,大家都想要侵占大康,当然不会有点困难就后退。

但无论怎么讲,提前做好了准备,总比不做准备的好。

因此,在不能断定倭人是不是要来入侵,到底怎么入侵的情况下,刘仁怀觉得自己听听柳铭淇的意见非常重要。

……

两人寒暄了几句,刘仁怀便把事情引到了这次江南即将面临的危机上。

他问柳铭淇:“殿下,下官知道您之前就对六方入侵有很明确的预测。现在乞颜和室韦已经打起来了,您对于以后怎么看?还有咱们江南到底会迎来什么样的命运?”

“放心吧!”

柳铭淇颌首道:“历来我们中原的王朝,除非是自己作死,官逼民反,不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让外寇占据了江山的。

现在皇上虽然略有糊涂,又特别因为私情而罔顾正义,但他为人温和,又懂得体恤民间疾苦,支持他的人还是占据了大部分。

中原可是有一亿五千万人口呢!所有的域外小国、草原蛮族加起来,人口都没有我们的三分之一多!如此深厚的底蕴,如此大的国土作为战略支撑,凭什么大康会亡?”

刘仁怀原本以为柳铭淇会说出一番大道理来。

可没想到柳铭淇一上来就是干货。

这些话语虽然并没有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但句句都说在了实际上。

刘仁怀这样胸怀的人,也禁不住拍了拍手掌:“殿下您说得好!这些话应该让全天下的人听才对!”

“那就麻烦刘大人您上书吧!顺带着在《江南日报》上面,说得更加慷慨激昂一点,也是为江南人打气。”少年顺口就提了这么一个要求。

刘仁怀闻言一愣,“殿下怎么不自己说?”

“我一个帝国亲王,吃白饭的,说那些干什么?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柳铭淇摇摇手,“刘大人你不一样,你是天下众望所归的未来阁老丞相,大家都愿意听你的。特别是江南,你这么开门见山的跟他们说,他们就一定会增加信心,哪怕是会遇到暂时的困难,也不会因此而沮丧颓废。”

刘仁怀眼中神光一闪。

他虽然远在江南,可对于朝中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礼王世子和裕王世子两位成为了亲王,原因是什么,以及两位亲王不同的态度……等等,他都了解。

像是现在,宫里两位嫔妃都怀上了龙脉之后,各方势力的反应,刘仁怀同样了然在心。

他当然不会认为柳铭淇是因为知道了皇位无望后,才这么低调的。

德王一向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