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是去问了新来的三位太傅之一,其中一人名叫高士奇,是跟着汗阿玛草拟圣旨的近臣,三位太傅之中,他与高士奇最为熟悉,因为他总能在汗阿玛身边看到这个熟悉的面孔。

胤礽与高士奇说完,只听这位比其他人相对年轻一些的太傅沉吟片刻,对他道:“致富修路这句话是对的,南北往来需要路来供人行走,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货通,路能修得平整,各地运输货物会顺利许多,但是大清沿袭古制,重农抑商,若仅仅是为了富有而去修路,这样的思索想法是不对的。”

高士奇在暗示胤礽再想一想别的理由,别光站在为了致富的立场来想事。

胤礽大失所望:“原来修路是为了行商方便。”

他又没有商队,也不知道怎么做生意,让他来研究怎么修路?这是不现实的事。

高士奇道:“修路还有其他的好处,殿下思索问题时,不如从其他方面着手,避开会引起争议的论点。士人们写策论,也是由此而写。”

“孤并不打算写策论,”胤礽苦思冥想,谢过了受他拜访的高士奇,又跑去问了其他太傅。

“致富修路?这话有道理,但实际如何操作,需要丈量土地,需要排算路线,招募工匠,采购石泥,修路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前期也不定会是一个亏空巨大的大工程。”

“而皇上派遣人去修路,为的是改善民生,也为了通运方便,本意并不是为了促进商人行商。”

太傅们的话不尽相同,与小美的却天差地别,胤礽想了想,又去问杜立德。

杜老太师温温吞吞地放下笔,沉吟道:“殿下能有这想法是好事,修好了路,对大清对皇上都是好的,其实朝廷每年都在进行修路、挖渠,工部那儿还有专管路途商道的,但道路会损坏,而穷山峻岭众多,这其中的花销,可是个无底洞,殿下想要的是赚钱吗?那修路可不是个好主意,因为这前期花进去的银钱还不知几时能通过别处收回来。”

就连杜老太师都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