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嫡长子的谋算不成,竟异想天开要将自家货真价实的嫡长女嫁给那外室的无赖侄子啦——

关键是他那嫡长女也就才六岁大,那算什么嫁人?简直就童养媳了都!

总之什么故事、事故的,都闹出来了,把个原就因为年迈经不起换季、有些病歪歪着的太皇太后,好悬没给气得厥过去。

也亏得那女孩儿到底将门之后,有几分骨气在,没等着太皇太后拖着病体给她出气,就自己先带着陪房打出门去。

倒叫气得病情加重的太皇太后一乐,竟反而好了起来,也才不至于给当今皇帝心里留了疙瘩。

后来又有那当爹的不顾女儿都给亲娘带走,非把她庚帖给了那外室娘家啦,

又有皇帝这么好脾气都忍不住,找了个由头将那不着调亲爹的爵位撸掉、降三等给了他庶出到底了,那不顾嗣父正经女儿的嗣子也直接撸了个干净啦……

总之一出一出又一出的,如今太皇太后逝世经年,那摊上不着调亲爹的倒霉女孩儿,也熬到比皇后当年入宫时都要大几岁的年纪了。

却还因着庚帖早叫亲爹给了人,没法子光明正大嫁人的缘故,仍陪着她亲娘,在嫁妆庄子里住着。

皇后原是和皇帝商量好了,趁机说起这女子,也好叫勋贵人家多几分心有戚戚,再仗着命妇们如今不敢叫她不痛快的机会,话赶话的直接降下懿旨,叫那倒霉闺女一并改了姓氏、随她亲娘大归,由她亲娘自立女户继承原英国公家业。

至于之后大臣们闹起来怎么说?

左右懿旨上又没明说叫英国公的女儿继承国公爵位!

那些个男人谁敢想着非要把那烈士功臣之后赶尽杀绝,就先追究当日一并在皇后宫中,一起和皇后叹息过可怜过,还听着皇后懿旨却没劝阻的各家命妇——

是当娘的,就要问问她是怎么教的儿子?

竟是教出那等先和亲娘唱反调已是不孝,连皇后怜惜功臣孤女都容不得更是不忠不义之徒的罪过。

是做人妻子女儿的,那做男人的不说是不是不忠不孝不义之类,首先既然认为皇后不妥、却没能教出个和他一条心先行劝阻皇后懿旨的妻女来,内宅不稳是一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