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就是今年才刚补入内阁的礼部尚书杨老大人,因给皇帝当过老师——

虽只短短不足月,就又被先帝送到国子监,美其名曰“以先生之才,只教导皇室子弟一二人着实可惜”了,

皇帝却始终尊称为“先生”,就连宫九待他,都比旁人多几分尊重。

无他,这位杨先生的学问人品都是顶尖儿的,虽说那份倔脾气、较真儿的性子也是顶尖儿的,

才落得个教了皇子不足月就得罪了皇帝、被遣到国子监做回个从五品小官儿的下场,

又在当今登基之后,还被太皇太后也压了好些年,前几年太皇太后过世才算慢慢爬到他早该有的品阶、又今年才等到能入阁的机会……

品阶却并不影响他该受到的敬重。

这位其实也是宫九放完炮就撒手的原因之一。

难缠。

偏偏还都是为国为民、一心为公的难缠。

杨先生家中清贫,全靠了他当年中秀才的时候娶了隔壁镇一家“富商”的女儿,家里有了夫人陪嫁的一间铺子、几十亩田地支撑,才不至于连官服上都是补丁——

可饶是如此,家中的杂务也几乎都是夫人带着媳妇孙媳妇孙女儿们在操持,外务跑腿则是族中小辈(杨先生为此还多了个副业,每每要抽空给小辈指点文章)……

左右禁止民间私自买卖人口也好,甚至全范围无论官牙私牙都一并禁止、完全杜绝人口买卖也罢,都对杨先生的生活没多大影响。

偏偏他是最先冒头、也是最坚定的反对者。

杨先生承认这个提议出于好意,但他并不认为好意就能收取好结果。

外放的那二三十年,杨先生除了劝课农桑、修缮水利之外,做的最多的,就是打压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