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九看着杨虚彦,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啊:

“补天道都传成了刺客道,阴癸派沦落到只能和慈航静斋较高低,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惜了你们魔门祖师一番苦心,还想着在罢黜百家之后保存各家道统,却不想传成这般模样。”

宫九转头,冲向晓久十分庆幸:

“亏得咱们小橙子武学天赋一般,没得你我传承。否则想一想万一你我费心费力传下去的,没过个几代人竟也就传成了这般的面目全非……”

想想宫九和向晓久好歹还对所谓道统传承没多大执念的,都这么受不住,何况魔门祖师那样的?

宫九说着说着,一时又有些幸灾乐祸了起来:

“这么一来,我倒是十分相信魔门祖师但凡未死,无论破碎虚空去了哪,一旦知晓后辈是如此‘争气’法,必定要挠穿次元壁……

就是不知道哪一代的幸运儿能遇着祖师爷亲自调教?”

杨虚彦作为可能的倒霉蛋,不,幸运儿,单只是想想那“幸运”至极的场面,就生生打了好几个冷战。

宫九看得越发乐呵,还是向晓久的良心稍微大上一咪咪:

“荆轲刺秦无谓对错,重点却绝对不在一个‘刺’字,而在于他自忖乃是‘士为知己者死’、‘国士待我、国士报之’。”

“知己国士的前提,也是荆轲打心底里认同刺杀秦王是有利于国、有利于天下的侠事义举。”

“荆轲的目光如何且不说他,单只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慷慨决然,就能担当起补天道先贤之名。”

“太平盛世之时以市井小义行走天下,于天欲倾之国有殇之时,百战断头亦无所畏惧的游侠儿,才称得上一句‘补天’。”

“若只认得一个‘刺’字,活生生将补天道沦落成刺客道,不说能不能叫刺客版补天道传人成为魔门祖师挠穿次元壁之后的第一个青睐对象,荆轲的棺材板也是要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