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惜朝可以选择是要在年青时候多耽误数年光阴、

在科举入仕之前先将前罪赎了,

也可以选择先行记账、

日后加倍偿还。

向晓久给的这个选择,仿佛是要顾惜朝无从选择。

毕竟十年要多一次降品阶的大功——

而且还是能得一品封赏的大功

——不得封赏,这样的利息,乍一看,似乎比什么九出十三归还要更加高利贷。

好像稍微有点儿理智的人,都不会去“借”这样的“高利贷”。

顾惜朝却“借”得毫不犹豫、且感激涕零。

难道他是给“陛下因我变法”一事给冲昏了头,

冲得没了理智、甚至失了才智?

当然不是!

虽然顾惜朝确实欣喜若狂、感激莫名,只恨不得肝脑涂地,

为的却是“陛下信我日后必有封侯拜相、官居一品的机会,必能立下那样大功,且不只一次”!

顾惜朝是个越在泥潭之中滚打,越是不甘与不屈的男子。

顾惜朝还是个越是激动、感动、触动,越是理智与才智迸发的男儿。

——他只用了四天不到的时间,就将新法推行的细则写了厚厚一大叠的方案出来。

——关键是,诸葛太傅细细品阅、揣摩再三之后,觉得相当可行。

然后那个熬了四晚没睡的年青人就顶着一对黑眼圈、继续神采奕奕地投入到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法推行大业中去。

诸葛太傅则是袖着他那一份方案,在午后请求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