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不住他基于一种说不清的古怪心理,对向晓久版皇帝陛下始终保留合理怀疑的同时又有些懈怠进一步探究……

一来二去的,在捕快待遇的事情上,做得竟是有些不如傅宗书。

——毕竟傅宗书已经猜到了捕快待遇的提升只是一个开头,诸葛小花却还没看到双九提升包括但不仅限于捕快衙役在内的军警待遇的决心。

说起来,无论是向晓久或宫九的故乡,又或者刚刚离开的那个隋末,强调个人武力的社会里头,武人的待遇总不至于低到极致。

宫九的那个吕姓大明,便是没有向晓久搞事,也断不可能有元帅大将入京述职、要对着兵部比自己低了好几品的文官跪禀奏事的乱事。

如今这个大宋,也确实没有军人都是贼配军、战功赫赫的武襄公都要因面上刺青被人嘲笑的怪事。[武人的地位并不总是低下的。

如宰辅、太傅那般练武不辍一如读书不止的文武兼修之人不提,纯武职、纯武人之中,也有位高权重之辈。

然,除了位高权重者,寻常武人担得公职,或兵卒小校,或捕快衙差……

地位确实很不怎么样。

]

——刚确认这一点的时候,双九还都暗自松了口气。

——满以为文武地位平权能相对稍缓一缓,能暂时以女性劳动力解放为主,以促使民生、军事生产进步为先。

——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双九那一口气才松了两天,迫使他们面对现实的消息就是一个接一个。

也还是双九的锅,

谁叫向晓久看着冷血就亲切,宫九更是在爱屋及乌之下,

除了将向晓久赐下的疗伤解毒等等药丸散剂之外,还格外允许他们加急专奏大小事务呢?

当然诸葛太傅门下四徒都是极为爱惜民力、公物的,非紧急大事断不会随意动用加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