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禧觉得他这个年纪,应该看不懂兵书,但看小侄子专注的样子,又忍不住时常指点几句。难得有如此好学的小辈,当然要好好培养。

士族中能得到重点培养的子侄后辈基本都有类似的特点:颜好,读书上进。

据说对颜值有要求是因为举孝廉还要看长相,颍川是衣冠世族聚集之地,郡里每年只有两个孝廉名额,竞争异常激烈。大家都是名士,才学这种东西,一眼望过去分不出高下,所以相貌就格外重要,可以长得不那么好看,但不能没气质,太丑很难入选。

郭嘉跟郭禧去参加过几次文会,全场都是很耐看的男人,颜值不够衣冠来凑。不过这年头的审美和晋魏不同,玉面小生不吃香,雄性特征比较明显的伟美男子更受欢迎,经常能看到几个大叔凑在一起谈论美髯。

胡须是否美观,也是判断美男子的重要标准之一。

以时下的审美观,郭嘉估计长不成美男子,因为他的长相随了母亲,清俊白皙,加上年幼,微微有点雌雄难辨。不过郭嘉对自身的样貌非常满意,和前世几乎一模一样,还不瘸,只须注意保养尽量别生病,其他完全没困扰。

郭母并不擅长打理家业,他们母子这几年基本是坐吃山空。再这样下去,郭父留下的几个门客估计都得另谋出路。家仆也得遣散一半才能多维持几年日常开销。

郭嘉琢磨着赚钱。他这岁数,在家里还无法做主,能动用的资金和人力都十分有限。一开始,他计划卖酒,但一打听才知道:这年头酒价必须由官府来决定,遇到灾年还要颁布“禁酒令”,没收民间的酿酒器具。

思来想去,不如卖糖。东汉没有白砂糖,上好的红糖居然是贡品。市面上只能买到黑糊糊的胶状甘蔗糖稀。

炼糖需要的甘蔗价格很便宜,加工成好一点的红糖块就是稀罕物,价比白银。何况他有《天工开物》,里面记载了白糖的制作方法。

郭嘉在郭氏农庄中挑选了一些庄户,教他们熬煮甘蔗糖稀,由左俭的师弟带着郭府的家仆提纯甘蔗糖稀,制作红糖。再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黄泥脱色法”,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重新过滤结晶,制成白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