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里,沈明云通过开互市得到不少有用的东西,只不过沈明云是种出来后,以高价卖出去,赚了钱给四皇子养兵马,而罗舒钰却是真的觉得给百姓找能填饱肚子的作物,他们应该过得更好。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生才是整个国家的根基,否则,一个国库空虚的国家永远都在换皇帝。

罗舒钰并不希望李明瑾日后会步上天盛帝等先辈的后尘,他们需要稍稍改变一点,只要一点就足矣。

李明瑾带着罗舒钰出城,外头冷,李明瑾和罗舒钰坐在马车里。

走到城门前,大冬天的,看到一位母亲正送一个背着行囊的年轻人出城,他身后还有个书童,不远处是一群商人队伍,听口音,看衣着,像是从京城过来的。

罗舒钰对李明瑾说:“这是书生吧?像是要赶考的样子。”

李明瑾替他解释:“春闱快到了,现在出发去京城刚刚好,还能先适应一个月。”

罗舒钰确实没关注到这个:“科考得在考场连考三天,吃住都在一个小房间里,这出来后岂不是人都熏晕了。”

李明瑾也有同样的想法:“是啊,我一直觉得这种科考方式很折磨人。”

罗舒钰:“寒窗苦读十年,人人都不容易,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想必也不会受这种折磨。”

李明瑾:“是得好好琢磨,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这个模式,没什么进步。”

他脑子里自然是有闪过沈明云提过的高考,那是他们那个时代选择人才进入不同学校的方式,考得好的就去师资教育都很好的学校,考得差的则去较差的学校。

罗舒钰:“殿下,我觉得咱们有这种模式是因为百姓们都没办法接受到教育,若是人人都识字,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倒也不必苦读十年就为了考个状元。”

李明瑾点头:“你说的对,教育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