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汇集龙川,在晋王府宅书房里商议政务。

杨广、杨素、高熲、裴矩皆在。

江南之地与北方腹地大为不同,南北分治由来已久,想要把中原腹地那一套照搬来江南,寸步难行不说,还引起了这么大的动荡。

废郡江南,撤换南方官员,整顿江南的乡村,推行户籍制,诸多条令强制江南百姓们执行,这些事操之过急,百姓臣子,士族乡绅等人抵制得激烈,江南这场超出预估轰轰烈烈的叛乱,算是将杨坚一棒子打清醒了。

让当地首领接着统领部落,册封被晋王杨广招抚的岭南圣母冼夫人为谯国夫人,着令冼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匹配兵符印章,听发六州兵马,赦免其孙冯宣,等等诸多举措,与当下朝廷的官员权柄安排大相径庭,是杨坚反思以后对南方做出的特殊让步。

杨素并没有因此而放下紧绷的心神,行礼朝杨坚禀告道,“此次平定只是暂时的,并没有彻底结束,江南这地方人心不一,豪强游勇割据一方,暂时是安分了,但江南易动难安,往后也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它日必定成一大祸患。”

杨坚深以为然,他此番来江南也不是全无所获,江南与北方实在大为不同。

国政国策,百姓们生活习性等等截然不同,多有文人大儒,三岁小孩张口成诗,百姓们随口都能说出些典故来,当初强令百姓们背诵朗读孝经,颁发讲解孝义忠理儒学,倒十分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江南的事解决不好,迟早出事,再出一次这样的叛乱,分疆裂土是想得到的事。

江南的稳定干系重大,杨坚思筹半响,朝一旁的杨广道,“杨广你即调任扬州总管,往后便坐镇江南,杨俊出任并州总管,你坐镇江南,兵马政务一应皆听你调度,每岁入京一朝。”

杨素附议,裴矩亦赞道,“如此大善,晋王军中素有威名,再加上自小有好学善属文的名声,诗词文学有南人庚信之风,说得一口流利的江南话,精通佛法,这几月以来颇得江南人士推崇,再加上晋王妃为江陵后梁公主,同属南方人,底蕴也深,依臣下看,可驻镇江南之人,非晋王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