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两个散发着奇妙社障气息的人在摄影师调整好仪器灯光之前,坐在角落里一起翻着渐渐变多的影评。

观众与影评人的风向总是诡异难以捉摸,观众的评价可以不去管,但专业的影评人的评论,主创却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才好在以后的作品中加以补充修改。

与楚秋不关注舆论不同,他的粉丝们可是相当的关注他的消息。

M国著名影片人、撰稿人,《影视周报》的主编西蒙·克拉克的影评刚出来没多久,就被一个粉丝截图原文翻译,请求了他的授权之后,放到了国内的社交网站上。

他的影评标题是:《向阳而生》,冰冷的善意与温暖的墓碑。

作者有话要说:  祁天瑞:@张大力@张大力@张大力,麻烦帮我注意一下郭旷,谢谢。

张大力:……

第九十二章

西蒙·克拉克评价《向阳而生》, 将之称作华语电影通往国际的破冰之作。

他毫不吝惜的大肆夸赞了一番郭旷的镜头, 甚至夸张的将之喻为“冷暖色调镜头运作的巅峰”。

他表示自己这么多年以来所看的导演中, 郭旷的镜头从细腻程度、颜色对比、转换等方面,都成熟顺滑, 毫无滞涩之感,就像是品尝一杯上好的咖啡,香醇微苦, 细细品味又隐约的带着细微的甘甜。

他着重赞扬了一番郭旷和编剧对结尾的处理。

他说:长久以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电影奖项评选的评审团对悲剧情有独钟。但事实是,绝大部分悲剧都比之大团圆的结局要来得让人印象深刻, 并且也更加发人深省。

但长久以来评选的悲情晦涩的得奖影片,给了业界一个错误的印象和认知。于是越来越多的导演钟情于悲剧, 越来越多充满了遗憾与黑暗叩问的剧本接连出现, 最终参与评选的, 出彩的也大多都是这类影片,以至于如此往复循环, 最终给了大众这样的印象。

这位东方的导演郭旷并不是生面孔, 他向来习惯于在悲伤的黑暗中留下一丝光亮的余地,让人在漫长而冰冷的影片之中得到些许的慰藉。

《向阳而生》同样如此, 结尾的余留非常巧妙, 也让人感受到了落在黑暗之中的那丝缕光明。

一直以来, 我都非常欣赏他这一点,这一次,也终于有了替他写一篇影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