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殊死的对抗

国家意志 野狼獾 1835 字 2022-09-08

赵长斌继续冒着巨大的风险,从一线发回信息,敌人的加注工作仍然在进行,敌人没有进行齐射,很可能是因为发射阵地太过狭小,亦或者被苏30的攻击吓到了;几十分钟内,这支部队很可能会发射第2和第三枚导弹。他从山崖上探出头去,能够看到的发射车一共有8辆,而已经竖起的导弹则还有7枚,只要有一块弹片击中那几辆加注车,就能报销整个山谷内的敌人,他想,自己的队伍里如果有大口径的反器材武器的话,甚至可以碰碰运气,但是上级给他的任务仍然只是监视。

“这里是山鹰,敌人没有逃跑,他们正在撤离第二辆发射车附近的人员,我估计第二枚快了。”

徐景哲无法决定任何事情,她只能立即将这一情报汇报了上级,然后干等着。很显然敌人无法观察到第一枚导弹的战果,但是也没有打算靠一枚导弹达到目的。燃料加注工作比预计得快得多,可见这支印度部队相当的训练有素。

参谋部内某人突然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如果有一颗弹头击中公路西侧的绵延荒山上,可能会导致一次严重的塌方或者泥石流,保守估计会有数千吨的土方滚落到公路上,如此可能会使得公路瘫痪48小时以上。从概率上计算,击中一面山,比直接命中绵延弯曲的公路的机会大得多;或许,印度人并不是在盲目下注,他们可能正是盯着这样的可能性?

徐景哲来不及听参谋们的分析,他现在焦急万分,只盼着上面的命令,好让提斯普尔的印度中将见识一下,己方的导弹精度。根据参谋部的计算,一次发射3枚导弹已经足够了,东风11甲型导弹正严阵以待着。

“这他妈的……”他硬生生将骂人的话咽了下去,如果是他的下属做事这么磨蹭,他早就破口大骂了;他突然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上面不会是顾忌什么事情,放弃反击了吧?这个念头在他脑子里逐渐变强。

一名参谋跑过来,将一份新到的命令塞到少将手里,他扫了一眼,看到了按已经拟定的甲方案行动的指令。这份同意攻击命令,同时已经下达到了导弹旅。

已经进入阵地待命的东风11甲型导弹,同时接获了开火指令,向已经标定的目标进行齐射。发射阵地上的导弹早已竖起,目标数据也已经输入,随即进入不可逆的激光陀螺仪预热状态。这种武器仍然依靠基本的惯性制导,但是其精度与印度大地型导弹不可同日而语,完全可以胜任对一个50x500米的阵地进行打击。

士兵们迅速撤出发射车,在掩体后,等待导弹发射。

数十秒后,伴随着剧烈的大地震动,3枚导弹轰然升起,在地面上卷起了滚滚的烟尘。导弹飞向了300公里外的目标,可以看到三道并排的浓烟在空中同时转向西南方向,战士们仰天看着导弹远去,知道自己开创了实战的先河。尽管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很多小国家在冲突中互相投掷这类武器,几乎成为了家常便饭,但是中国军队在实战中,还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武器。

地面雷达跟踪到的导弹数据立即传到了指挥所内,不过少将已经不为所动了,他知道结局已经注定了,此刻他在正分心于另一件事——印度总理在斯利那加鼓动士气的讲话视频,刚刚通过特殊渠道弄到了,时间上比印度斯坦国营电视台都还早一些,也就是说还未经过内政部的审核和剪接。印度电视台最近只公开了总理在人民院演讲的侧面画面,似乎有欲盖弥彰的心思,这使得徐景哲一直无法验证印度总理中风的消息是否属实,而真正的结论,完全可以通过一侧嘴角和脸部的细微抽动的细节得出。在徐景哲看来,林淮生作为校级军官,总是着眼于有关于印度方面最直接的情报,人事上的或者军事上的,他的眼界只是比侦察兵稍高一些。而少将这些年来,一直在更广泛的领域,通过过更复杂的手段与查曼过招,实际上他掌握的情报网一直在有效运作着,远远比林淮生靠着阅公开资料收集来信息更多、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