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互相算计事与愿违

几乎同时,在陆逊向刘枫献计献策时。

孙策周瑜当机立断决定,在石城稍作整军一番,恢复一点士气后。

便挥军向九江历阳杀去,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打个措手不及。

以此,获得一场胜利,鼓舞江东兵士气。

然后,便以历阳为基,背靠石城粮仓,不停的引诱刘枫救援,不断消耗庐江有生力量。

一旦时机合适,趁机占领九江,相比之下,庐江被刘勋父子经营已久,错过了一次机会。

已经很难在攻克。

而九江不同,刘勋父子也就在曹操手中接管数月,时间尚短,民心不附。

或许是个绝佳突破口。

庐江拿不下来,若是能拿下九江也是极好的。

并且同时孙策在三郡中,实施周瑜和他相商,定下的三事。

第一事,重金广招大匠良匠,打造新式武器,仿制出庐江的武器,第一时间签署了公文。

第二事,防备庐江进攻。他们决定转守为攻,拿下历阳,以攻代守。

第三事,平定山越,剿灭山贼,把山越纳入治下,则全有孙权鲁肃周泰潘璋等人负责。

在他们看来第三事,有孙权鲁肃周泰潘璋等人,应该没问题,第一事最不容易,第二事,马上就可以。

那曾想,他们以为的没有问题的第三事,孙权又出了幺蛾子,差点被贼首率八百山越斩了。

连潘璋都折了,周泰重伤,孙权受伤昏迷。

只有留守后方的鲁肃收拢残兵,驻守乌程,抵挡山越进击。

他们若不回援,一旦乌程被破,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孙策和周瑜在登上船,回望历阳时,不由的叹息:“公瑾啊,历阳触手可得,奈何天不助我,事与愿违啊!”

“伯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更重要的是,稳定三郡之地。

待我们平定山越,收降吸纳山越,不断壮大我们自身,说不定彼时,又有更好的良机呢?”

周瑜说这话时,连自己也些许不信,但他也只有这样来宽慰孙策了。

但谁也说不好,说不定还真有转机。

“只好这样了。”

孙策唯余一声幽幽无奈的叹息,传的老远。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