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金陵制造局

1911再造中华 鹰隼展翅 1616 字 2022-09-11

金陵制造局成立于1865年,是李鸿章倾尽全力打造的。当时长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结束,半个中国在这场规模空前、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被打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而此时的欧洲正在高歌猛进,把中国这个曾经的世界第一大国越抛越远。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知道中国必须迎头赶上了,否则就只有永远被列强踩在脚底下的份。当时中国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上海、南京、武汉、天津、福州、广州……各大城市纷纷砸钱发展工业,一个个制造局拔地而起,在中国人富国强军的殷切期望中蓬勃发展,金陵制造局则是重点发展的项目。

一手缔造了金陵制造局的李鸿章向来对它青睐有加,有什么好的技术工人,好的机械设备,都千方百计的让金陵制造局多拿一些。在他的关照之下,金陵制造局渐渐发展壮大,成了中国四大制造局中最具实力的,可以大批量生产火药、水雷、枪械,甚至68磅巨炮。在甲午战争中,金陵制造局制造的加特林机枪就扫得日军尸横遍野。现在的金陵制造局自然不会再造加特林机枪这种老掉牙的玩意儿了,转而大量生产马克沁重机枪、后装线膛炮等等比较先进的武器,对于这座规模庞大、设备一流的兵工厂,李思明自然是眼馋得很,甚至下了死命令不准往金陵制造局开炮。

金陵制造局的工人也很争气,在清军与黑衣军恶战的时候秘密组织起来,当张人骏见大势已去,派人过来要炸毁金陵制造局的时候,工人们拿着刚生产出来的枪支弹药给予他们迎头痛击,将那些倒霉的清军士兵打得直喊爷爷,成功地保卫了工厂。李思明的到来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还专门推选了几位代表陪同参观,生怕这位大爷有什么不满意的。

宽敞的厂房,崭新的机械设备,还有数量众多的技术工人,这一切都让黑衣军将领极为开心,这些正是他们紧缺的。李思明问一位代表:“现在金陵制造局一年能生产多少枪支?”

那位代表不加思索,说:“如果物料充足,经费也足够的话,一年可以生产六千支快枪,三十挺重机枪。”

李思明还没有说话,柳晟便先拧起了眉头:“这么先进的机械设备,这么多工人,一年只能造这么点东西?”

那位代表说:“我们制造局除了制造枪支弹药之外,还要制造火炮、地雷、水雷、炸药等等,如果有需要,甚至还要制造抬枪……我们生产的每一样东西都不算多,但加起来却是个惊人的数字。”

柳晟眼珠子瞪得滚圆,失声叫:“抬枪?你们还生产抬枪?”

那位代表说:“对啊,我们生产的抬枪威力巨大,射速发,精度高,比快炮还好使,甲午那会儿前线多次发电报回来催,问我们能不能多生产一些抬枪……”

柳晟、熊成基等一众将领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脸上的绝望与无奈。我的老天爷,抬枪!这他妈哪辈子用的老古董了,这帮家伙居然用世界一流的机械设备生产这种上个世纪就不怎么用了的武器,还沾沾自喜!李鸿章可能到死都不明白明明已经拥有相当不错的军工业基础的大清为什么会输给小小的日本,而且输得那么惨,但柳晟、熊成基他们却明白了,观念落后到这种地步,不输才是怪事!

李思明也露出无奈的苦笑。抬枪这玩意儿其实就是大口径火绳枪,长达两三米,用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人扛着枪管在前面蹲着作枪架,另一个装填发射,一个人是绝对玩不转的。这种抬枪威力巨大,可以视作黑火药时代的巴雷特狙击步枪,不管是用来打人还是打工事,效果都相当不错。问题是,那玩意儿早就落后了,西方国家都换上后装线膛枪了,金陵制造局还在认真地用花了无数真金白银从西方进口的机械设备来生产这种老掉牙的武器,而前线将领在面对已经普遍装备后装线膛枪的日军的时候还坚定地认为只有抬枪能够破敌……这让他如何吐槽才好?

他摇了摇头,伸手向一名警卫员要过一支09式半自动步枪,递给代表们:“让你们造这个,能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