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农业问题

1911再造中华 鹰隼展翅 1567 字 2022-09-11

李思明说:“温和一点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如果国库有足够多的钱的话,倒是可以尝试着把土地从地主手中买过来,然后再分给农民,问题是国库里有这么多钱吗?”

孙先生顿时就无话可说了。

此时的中国,耕地总面积达到20亿亩,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就算这些土地里只有三分之一掌握在地主手里吧,那就是6亿多亩,这得花多少钱才能买过来呀?更何况掌握在地主手中的土地,远远不止三分之一,真要掏钱去买,把整个国家卖了都不够!

“第二个问题就是产量太低了。”李思明接着说,“南方还好种植水稻,一亩好歹有个三四百斤的收成,北方就惨了,种植小麦、谷子,每亩有个一百来斤的收成就很不错了,这点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袁世凯叹气:“北方干旱,地力在持续耕种了两千多年之后已经差不多耗尽了,农民再怎么精耕细作也很难获得很好的收成,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思明说:“倒也不是没办法。农作物丰收的因素来来回回无非就水肥、良种、日照这三样。日照这个是没办法,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但水肥和良种我们是有能力干预的。比如说今年江淮地区大量推广使用化肥,小麦亩产量就创了纪录。”

经过两年预热宣传之后,江淮地区的老百姓都已经知道化肥是个很好用的东西,只要合理施用,产量是会大大提高的,所以从去年开始,黑衣军在江淮地区大力推广化肥,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今年江淮地区施用化肥的小麦达到创纪录的五百万亩,而收成也是创纪录的,除开少数憨逼施用过量,把自家的庄稼给烧死了之外,绝大多数人都获得了丰收,那收成几乎比不用化肥的翻了一倍。

这恐怖的产量把不少老农民都给吓傻了。

“兴修水利、推广化肥和农业势在必行,想要获得好收成就得这样干。”李思明说,“我希望你们也在自己的辖区建立一些化肥厂来生产化肥,技术我可以提供给你们……这事必须重视,化肥厂平时可以生产化肥,战时可以生产炸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

一听说化肥厂在战时可以改为生产炸药,孙先生和袁世凯登时就两眼放光。原本他们对化肥也是挺感兴趣的,只是想要办一个大型化肥厂,投入相当惊人,他们望而生畏,但现在听说可以用它来生产炸药……

那必须得搞啊!搞几个化肥厂出来,自身实力也会大大增强,何乐而不为?

此时的化肥产业仍处于萌芽阶段,英、法、德、俄等国家已经摸索出了工业化生产尿素、磷肥、钾肥等等肥料的技术,只不过都不怎么重视,因为他们的粮食够吃,并没有吃饭方面的压力,对农业增产增收的意愿并不迫切,所以化肥产业发展极为缓慢。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历朝历代,农民的吃饭问题都大过天,清朝也不会例外。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还好,那时候是出了名的地多人少,再加上税收也不高,老百姓吃饱饭是没问题的。但到了乾隆中后期,人口飞速膨胀,粮食产量却没有上去,中国人开始饿肚子了。我们的十全老人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不仅没有想办法去解决,反倒在大力鼓励生育,老百姓也没什么优生优育的观念,既然官府提倡,就努力生呗!结果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整个国家都陷入了饥饿之中。这算是乾隆的弱民手段,老百姓终生都在为吃饭而奔忙,根本就没有心情去想别的,统治起来自然轻松了。结果这一通瞎搞下来,一家伙就把中国的人口干到了四亿,吃饭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c0

李思明几乎是刚刚在苏北站稳脚跟就开始搞化肥工业,因为他很清楚,不管是想让中国人口增速降下来或者让田亩数量大大递增都是不切实际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提高亩产量,用原本供养一个人的土地来供养两个甚至三个人。他往化肥工业上砸了这么多钱,现在终于获得了回报,在他的辖区,施用化肥的田亩已经是以百万为单位了。

袁世凯和孙先生看着都觉得眼馋,认为必须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