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西征2

1911再造中华 鹰隼展翅 1634 字 2022-09-11

蔡锷说:“国家已经作好了规模,要在十年之内修通陇海铁路。陇海铁路修通之后,从兰州到迪化的铁路也快了。”

郭恒愣了愣,说:“如此……甚好!”心里却觉得这位取代大清的政权有点不靠谱。铁路从黄海之滨一直修到迪化?开什么玩笑,这得花多少钱!就中国这国力,支撑得起如此庞大的计划?而且就算这条铁路修成功了,新政权又能从新疆这个穷得叮当响的鬼地方得到什么?

不过,这些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了。作为一个很边缘化的角色,他没有那样的野心去逐鹿中原,更没有割据自立的打算,在大清灭亡后的这几个月,他一直在坚守嘉峪关,站好了最后一班岗,现在新政权的军队来了,他终于可以卸下这副重担,回到内地去与家人团聚了。至于新政权在新疆怎么折腾,那跟他没多大的关系,他没兴趣去关心。

蔡锷花了十几天时间改编嘉峪关的清军,那些不想再在这个鬼地方过苦日子了的,那些已经年迈体衰了的,一律补齐前清积欠的军饷并且每人发放五块银元的路费让他们回家,至于愿意在这里扎根的则划出一块土地来作为军屯,让他们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他还给他们留下了三百匹挽马作为拉犁拉车的畜力,以解决驻军缺乏耕牛,生产效率上不去的大难题。

处理好这些问题后,他留下一名骑兵军官和百余名骑兵驻守在当地,率领主力部队继续前进。

其实作为共和国头号战将,陆军元帅,他用不着吃这个苦,只需要呆在北京统筹指挥就可以了。但蔡锷认为这是自大唐灭亡后,汉家战士时隔千年重新回到这片苍凉而雄浑的土地,意义重大,他不愿意错过,坚持要亲自带兵,李思明都拿他没辙。

在他的带领下,这些来自淮西和蒙古大草原的劲卒穿越了风沙猛烈的星星峡,抵达哈密。

大明初期,大明名将冯胜率领大军追击元军,穿越河西走廊打到了哈密,在此筑城驻军,建立哈密卫,这是自大唐灭亡之后,汉军战士第一次出现在西域的土地上。可惜的是,拿下哈密后冯胜便班师了,据说是“畏回鹘之兵”,不过就当时回鹘那点实力,真不见得能让冯胜这等名将畏惧,也许远在南京的那位心机深沉、冷血无情的帝王的猜忌,才是冯胜真正畏惧的。明军这一撤就没有再回来,收复西域成了泡影,只有那面飘扬在哈密的战旗可以证明他们曾经来过。只是到了正德时期,哈密卫被彻底放弃了,这意味着大明彻底放弃了收复西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战略计划,安心窝在内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也许一直到明朝灭亡,大明当道诸君和皇帝都没有弄明白放弃西域,放弃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对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黑衣军出现在哈密的街头的时候,行人和路边商贩都向他们投来惊讶的目光。这边的消息比嘉峪关那边更加闭塞,嘉峪关那边好歹还知道这个国家可能已经换了主人,哈密这边的人连内地爆发了革命都不知道,看到留着平头、戴着木芯头盔的黑衣军士兵开进城来,都是一脸懵逼。

哈密守将同样爽快的将手头上的军队全部交了出来,压根就没想过要抵抗。大清都亡了,他们还抵抗个什么劲?早点拿遣散费回家不好吗?

远征军在哈密稍作停留,然后继续西进。经过吐鲁蕃的时候,蔡锷特意去参观了著名的坎儿井。看着无数口坎尔井星棋罗布,一条条水道在地下纵横交错,最终汇成了一条地下河,他不禁感慨:“真得佩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智慧,要是没有这些坎儿井,人在这片酷热的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