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拒绝

1911再造中华 鹰隼展翅 1560 字 2022-09-11

这倒是大实话。打从开始军事改革之后,德国的外交策略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与英法针锋相对,咄咄逼人。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需要时间来完成军事改革,储备新型武器弹药,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就越有利,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作出让步以换取两个阵营之间关系稍稍缓和,也是值得的。

李思明说:“但是你们在柏林-巴格达铁路问题上没有作出任何让步。这条铁路存在的本身就是对英国巨大的威胁和挑衅,除非你们主动拆掉这条铁路,否则两个阵营之间的关系都不可能真正的缓和下来。你们是不想主动挑衅协约国了,协约国还想找个借口狠狠地教训一下你们呢!”

莱茵哈特不禁哑口无言……

德国跟英法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关系缓和的可能。德国跟法国有着极深的积怨,法国在三百多年前的三十年战争中几乎将整个德国玩到绝种,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将法国从欧陆第一强国的宝座上揪下来摁在地上狂踩,割走了煤铁资源极为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让法国赔了五十亿金法郎,两国之间可谓仇深似海。德国跟英国倒没什么积怨,只是彼此之间弄死对方的想法却是极其强烈,甚至比德法要灭了对方的意愿要强烈得多。原因很简单,德国想要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想拍死这个已经威胁到自己全球霸主的地位的刺头!英法与德国之间必须有一方倒下,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也一直在为此作着准备。

在这种战争随时可能有爆发的背景下,德国还真没有办法腾出手来帮中国完善军工体系。

其实中国的军工体系也没有李思明说的那么可怜。打从中国宣布承认晚清跟美国签订的《伯利恒协议》后,中美两国迅速在军工方面展开了合作,在美国的帮助下,中国花了三年时间修建了数个大型军港,同时建立了许多兵工厂,从子弹到炮弹,从火炮到鱼雷,所有生产线一应俱全。几年努力下来,中国已经有能力生产127毫米口径203毫米口径舰炮,122毫米和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以及配套的炮弹了,不过鱼雷还搞不定,毕竟这玩意儿的技术含量并不低。

当然,能生产不代表能够满足军队的需求,现在那些兵工厂走的都是慢工出细活的路子,别说技术难度更高的舰炮了,难度相对低一些的122和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一年也只能生产五十来门。没办法,兵工厂是按着美国、法国的技术指标来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的标准,“差不多”是绝对不行的。这就使得生产出来的火炮被退货的概率极高,产量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这么点产量,李思明还真没有底气去跟协约国扳手腕。

最后一次劝说也失败了,莱茵哈特十分沮丧,花了两天时间处理好一些闲杂事宜之后便登上了飞往德国的飞艇,告别他工作了六七年之久的中国,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李思明果然没有来送他,这家伙跑到武汉去给自贡-武汉的天然气管道竣工典礼剪彩了。

还真够无情的。

早在1912年,李思明便提出了开发四川天然气资源的战略,并且斥巨资从国外进口了大量技术和设备,同时雇佣美国的工程队帮忙铺设中国第一条天然气管道。这条天然气管道可不好修,湖北和四川的交界处不是大山就是大江,即便美国的天然气管道施工技术独步天下,也给整得一个头两个大,好几次嚷嚷着不干了,宁愿支付巨额违约金也不干了。好在他们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成功地将天然气管道从自贡铺到了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