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陈松是财神爷

“这就是欠条吗?有意思!”李屏二话没说,拿起柜台旁边的毛笔,开始书写。

李屏自然会写字,不过也只是一些常用字,而且看上去也非常的丑陋。

写完之后,将表格交给了梁河东。

梁河东拿过表格一看,轻蔑的一笑,道:“还以为你要借多少钱?原来只是青楼的龟公,敢看不敢上!”

梁河东那轻蔑的笑容,深深的刺痛了李屏的心。

没来由的恼怒,觉得烦闷,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发泄。

“别跟我说这些话,赶紧审批放款吧!”李屏忍着心中的怒火,说道。

“先等着吧,慢慢来,不着急!”

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几乎每天都有李屏手下的喽啰。

除了李屏之外,还有李屏的好大哥。

梁河东完全按照陈松所说的那样去做,只要是放印子钱的那些人借钱,无一例外,全都借给了他们。

……

“陛下,臣以为,如今松江府市舶司已经不足以支持海外贸易之事,所以臣以为,应当再开设市舶司!”陈松站在御书房当中,冲着朱元璋说道。

如今松江府市舶司可算是朱元璋的钱袋子,几乎每年都能给朱元璋带来大量的利润。

因为有工商督办衙门的存在,所以商人们想要出海贸易,就必须要先向工商督办总衙门递交申请,提交报备。

只有工商督办衙门审批通过之后,才能够进入市舶司。

进入市舶司之后,市舶司的税务人员会对售卖的货物进行股价,然后进行收税。

如今海外贸易的商船,基本上都是市舶司的商船。

所以商人们想要让自己的货物上船,就必须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之前的时候,商人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再加上出海赚取的利润也不大,所以一个松江府市舶司完全够用。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松江府市舶司的生意可不仅仅拘泥于高丽,一些船队甚至都已经跑到了倭国。

当然了,这些去倭国的船队,都有松江府市舶司的水师护航。

海贸的利润让人疯狂,随便往高丽和倭国送一些瓷器或者玻璃,就能赚取大量的财富。

这引得无数商人红了眼睛,不停的扎进市舶司。

朱元璋皱着眉头,认认真真地思量着陈松说的这番话。

说实话,松江府市舶司所赚取的利润确实让朱元璋动心。

可朱元璋的心里又有一些担心,像这样一直对商人放任不管,以后会不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要知道,历史上的朱元璋对商人可是极尽打压。

“如果这样一直放任不管?会不会让商人们的实力膨胀?这些商人们不事生产,只是买进卖出就能赚取大量的利润,于整个天下没有任何好处啊!”朱元璋一副担心的样子。

看着朱元璋的这个样子,陈松心里不由的感慨一声,“老朱的老毛病又犯了,红眼病加疑心病,这恐怕是治不好了。”

简单的组织了一下语言,陈松说道:“陛下,如今有工商督办总衙门和税务督办总衙门存在,商人们翻不了天。

商人如果想要出海贸易,所贩卖的货物必须要经过工商督办总衙门的同意,如果工商督办总衙门不同意,怎么就没有出海贸易的可能。

货物在离开市舶司之前,还要缴纳一定的税费。如果有人不交,那么大明海防司会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残忍。”

尽管陈松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可朱元璋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增加市舶司的话,说起来也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可是万事要小心,小心一些总没有错。

这样吧,要不你先去各地巡查巡查,去一去以前有过市舶司的地方看看,看看这些地方还有没有开市舶司的条件!”朱元璋长出一口气,就好像是下达了什么难以决定的决心一样。

“臣领旨!”陈松潮的朱元璋拱拱手,终于松了一口气。

……

第二天早上,陈松带着准备好的东西以及人员出发了。

目标正是泉州,泉州市舶司,在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的一个市舶司,所以陈松第一个选择的目标就是泉州市舶司。

陈松刚走不久,朱元璋的诏书就明发天下。

诏书上说:……大海乃万事之本,不可因噎废食。朝廷自当训练水师,以阻来犯之敌,不可自绝于海洋……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海禁之事正式被以大诏的形式废除。

陈松坐在马车当中追赶着夕阳,手中拿着一份刚刚送来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