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将帅失和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1089 字 2022-09-15

崇祯皱眉想想:“这样的人选还真不好找,最近又是建奴范边,朝廷用人之际,很多将才都要留用。”

朱慈烺凑上来说道:“父皇,听说最近卢象升跟杨嗣昌不和,这将帅不和可是军中大忌!”

两人意见不和也不是从最近开始的,一直以来,卢象升就是一个主战派,主张攘外为第一要务,认为大明今日的困顿局面都是因为建奴滋扰。

只要大家勠力同心,熬几年苦日子,先解决了建奴,那么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否则,建奴不灭,辽响不绝,辽响不绝责流寇四起,流寇四起加征练响。

如此才形成了今日之恶性循环,所以光灭流寇没有用,应该先灭建奴,在回头收拾流寇,到时候加派响银尽去,流寇自然犹如无根之萍,顷刻可灭。

但是杨嗣昌跟他的理念确恰恰相反,他觉得建奴已经形成气候,非倾国之力不能应对,应当先灭流寇,哪怕跟建奴讲和,也要稳住国内局势,使得大明能抽调全部兵力应对建奴。

这两人之争,也是大明的两派之争,一个是对内剿对外和,一个是对内辅对外剿。

这次争端显然是杨嗣昌代表的内剿派占据了上峰,杨嗣昌也当上了兵部尚书,入了阁,所以作为对头卢象升自然就受到排挤。

加上卢象升这人性子直,意气用事,所以屡屡顶撞杨嗣昌,所以最近两人经常相互弹劾。

所以朱慈烺一提此事,崇祯就想起了卢象升,不过崇祯因为两人相互弹劾之事,对卢象升并没有好印象。

曾经在一份斥责的圣旨中这样说:“侦探不明、调度无方,坐视各邑沦陷,毫无救济。向日敢战之谈,显是沽名欺众。姑念近经薄降,且著策励自赎。如再逗延虚饰,定行重治。”

所以朱慈烺提卢象升,崇祯心里并不觉得他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朱慈烺见崇祯犹豫,想了想说道:“父皇,卢象升虽然并不是最善于谋略之人,但是他经历大小战无数,百战百胜,善于练兵。

讲武堂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知兵能打仗,又勇敢正直的人,这样才能给讲武堂的学子带去一身正气,父皇可取他一个‘忠’字!”

崇祯听朱慈烺这么说,才终于脸色舒缓下来,是啊!多好的才华,天大的本事,也不如一个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