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找事继续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1089 字 2022-09-15

给税吏找了一条上升通道之后,大明的舆论悄然转变,原本跟官员一体反对皇家的那些吏员们,心思变得观望。

当官员继续激烈讨论自己的养老福利的时候,朱慈烺又上线了一条新政策,那就是对锦衣卫的改制。

锦衣卫号称十万人,但是经过朱慈烺一年的整肃之后,去处守卫皇宫的四万,在去除北镇抚司那些吃空饷的部队之后。

最后锦衣卫被精简到了不到三万人,其中在京城的就有一万多,在边关、关外辽东、蒙古、西南个土司处、服务于军情的又有一万多。

各地镇守的锦衣卫竟然不到五千人,拉平均一个县还不到三个人,这显然不符合朱慈烺的设定。

而且锦衣卫现在的活动范围还是太小了,简直可以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关外辽东有叛变那就派人去辽东。

西南土司不安稳就派人去西南,其余的地方很少有锦衣卫的踪迹,这显然不符合大明超级大国的身份。

大明作为当世第一超级大国,也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一个能监视全世界的情报机构怎么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还有就是过分重视情报工作,行动部队太少了,整个崇祯八年,锦衣卫看着是干了不少事。

从京城到江南,又从江南打到山西,接着又从山西打到塞外,其实用的还是那一千缇骑。特别是塞外的行动,让朱慈烺的南镇府司锦衣卫缇骑直接减员了三分之一。

所以为了应对新形势的需要,除了情报人员需要扩大,缇骑队伍也要扩大,至少在省级要成立总队,在州府要成立大队!

而在重要关口和大城成立中队,在县城成立小队!确保情报全覆盖,随时有一支招之既来,来既能战,战则必胜的队伍出来。

而锦衣卫的扩编也不需要内阁同意,但是锦衣卫的人员招募,朱慈烺又把主意打到吏员身上了,而且这次的重点目标放在了衙役上。

没有地方吏员更清楚各地的底细了,也没有比吏员探听当地情报更方便的了。

而对于吏员和衙役能成为锦衣卫,这绝对是一飞冲天的殊荣,没有人会觉得锦衣卫的风评差是对他们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