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复杂的粮食问题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1098 字 2022-09-15

还有就是初期为了推广崇祯提出了一年内这些杂粮可以抵税,现在一年的时间没到,抵税的承诺还有效。

所以即使难以储存朱慈烺还是不得不收,好在现在吃皇粮的人多,收上来的直接就地发下去抵一部分福利。

为了夏粮收购期间红薯土豆不至于砸在手里,朱慈烺特意印制了一批红薯土豆劵。

到时候用这些劵可以在皇明粮仓领取红薯土豆,还有就是救灾的时候,也可以发这两种粮食,加上军队消耗。

剩下的实在消耗不了的,就做成淀粉,做成粉条,酿酒。

把这个事情一点点安排下去,里面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朱慈烺去协调他们的配合。

除了三种新粮食之外,小麦和水稻的收储也是一个大问题。

去年的谋逆案江南粮商元气大伤,朱慈烺虽然进场补救,但是毕竟不是专业做这个的,从去年到今年消耗的都是这些粮商的库存。

今年可就要自己买粮食了,但是问题是朱慈烺在江南的风评并不好,朱慈烺怕被抵制。

风评不好跟买粮食有关系么?还真有!粮食这种东西,交易的大头还是那些地主,地主往往都是知识阶级。

依靠那些小自耕农,产量有限,至于那些佃户,他们手里能留下口粮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

所以风评不好遭到文人阶层的抵制,到时候买粮食还真的会变得困难。

第二就是渠道的问题,那些大粮商虽然已经被朱慈烺抄家了,但是他们的粮食也不是自己一家一家上门去收购来的。

大粮商的粮食,都是从小粮商那里汇聚来的,正是那些一个个区域的小粮食和地主形成的脉络才构成了粮食销售转运体系。

谋逆案的事情,斩断了这一部分体系,朱慈烺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干,就算是想自己干,那也要有人有时间不是。

而且买卖这个东西,不是说你建立了收购点,人家就会跟你做生意。

大部分做买卖习惯了哪一家之后,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你就算建立自己的渠道也不是立刻就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