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九章他们说的对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1124 字 2022-09-15

崇祯也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就是感觉跟他当皇帝那个时候不一样了,感觉什么都不一样了。

曾经崇祯记得,自己老子和哥哥当初为了一点矿税跟那帮文臣吵的昏天地暗,结果一年也就几十万两银子。

现在为什么自己儿子随便一个矿场都能卖几百两银子,这几年怎么突然感觉钱好像变得不值钱了?

崇祯就奇怪的问道:“为何当初,朝廷几十万甚至几万两的银子都要吵上半天,户部库甚至连几千两银子都哭穷拿不出来。

那时候百姓也是贫困交加,家中无隔日之粮,加税每亩几文钱百姓就怨声载道甚至有人成为流寇。

怎么现在看你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乃至数亿两银子的花,怎么百姓手里钱也越来越多?”

这还真的很复杂,朱慈烺要好好的组织一下语言才能回答:“父皇,其实当初大明的收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

就拿崇祯八年来说,当年辽响共耗费两千三百余万两,各地练响加派加上剿匪加派更是多达三千多万两白银,这些还不是军费的全部。

然后就是各卫所边军虽然军饷被克扣,但是两百个卫所当初太祖是把田地分给他们了,让他们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他们每年应该有四千万到八千万两银子的粮食产出,虽然大部分都被克扣了土地被挪用了,但是这个账就摆在那里。

这就导致朝廷每年还要拿出近千万两银子养活卫所。

光军费开支这一项,算上隐形开支,大明每年都超过一亿两银子。

然后官员俸禄,除了每年的俸禄、禄米、还有禄田,冰敬炭敬,火耗收入等等,还有各种的吃拿卡要,加派摊派收入等等,一年开销也都数千万两。

最后那几百两是下面的人吃喝之后送上来的,也就是人家吃剩下的,维持大明朝廷正常运转的钱,所以才显得少。

您只往百姓身上加一文钱,发到部里,就变成了两文,到省布政使就变成了四文,道理州府就成了八文,到了县里就是十六文,县里在包税给那些税吏乡绅,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时候就是三十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