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大朝议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1086 字 2022-09-15

朱姬润关于人口流动的问题还真的把朱慈烺给问住了。

防备倭国人,那是融进骨头里的东西,但是其他民族有些确实也讨厌,但朱慈烺只是讨厌其中的一部分人,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还是能够一视同仁的。

这样一来,只防备倭国人就显得没有道理了。

要是一直这样严密监视着搞,这帮倭国人要么在沉默中灭亡,要么在沉默中变态,要么就是奋起一搏?

那岂不是等于朱慈烺是自己硬把倭国人逼反的?

朱慈烺立志成为地球球长,虽然有当球长的心情,但是确没有这个大局观战略观。

准确来说,朱慈烺想当球长,还是为了大明汉人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而不是奔着为了世界和平全人类福祉啥的更伟大的目标。

所以大明的整个政策体系,就是用全球的资源养活大明,虽然名义上没有殖民,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温和的方式殖民而已。

现在朱姬润这么一问,朱慈烺再去想这个一视同仁的问题就卡壳了,权衡利弊,对于这些民族的流通实际上应该是有利于大一统的。

因为不同的人到了一个地方,他们必然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来交流,然后是通用的文字,通用的度量衡。

这自然就只能以大明的官话为基础,书写汉字,用大明的标准度量衡。

这样一来不就变向的帮助大明完成了大一统。

不过坏处也不是没有,例如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不同的人在关外地区甚至关内地区乱跑。

第二个就是有些民族其生活在穷山恶水的时候,就以彪悍凶悍筑成,而平原的地区的百姓则更文弱温和一些,两者相遇,那平原地区的汉人百姓等肯定是要吃亏的。

第三就是各地百姓自由流动,一旦被有野心的人搞事情,那带来的灾难就不再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的了。

如果大明关内地区和京城都不限制,想象有一天一帮反贼,专门跑到大明的京城闹事。

就算是最后造反不成功,那对大明京城的破坏也是损失非常巨大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限制该怎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