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6二路分行混视听(下)

纪元战记 楚秋云 1761 字 2022-09-16

“那如何是好?”

“眼下只能观棋不语,看将军与那古羽最后如何收场吧。”

6

傍晚时斥候回报,说是已探完山中道路,若大军照常行进,快则两日慢则三日便可走出大别山,这同古羽的预料差不多少。既知行程赶得及,袁纤便令大军借着此处有活水,就地驻扎。

稍晚时候,袁纤卸下戎装,只带了迭离一把佩刀至水上游饮马,入冬后这南国虽未降雪,但水流已甚是清冽,以至马儿都不敢大口去饮。山风虽凉却还柔和,较二十日前关外的朔风少了不少力道,但多了几分清寒。她等着马儿活动,自己拾起河边的碎石,一颗颗打着水花。钟黎于蓟城的院落里有一处荷花池,两人闲事经常挑选石子来比试。不过钟黎较她腕力大着不少,有时甚至能将石子打到对侧岸上,而她则只能靠把轻薄的石子都挑拣过来取胜。

眼下河边的石子到处都是,她便不必同钟黎抢那一两枚薄片石头,可正是如此,几颗下去她便觉得无趣。不知为何,这几天她但凡闲下来,脑子里便全是同古羽的赌约。凭一个将军的经验及直觉,她知道这次古羽的疑兵之策定能迷惑对方,兵分两路及增兵减灶的伎俩拿捏的也正是火候。她倒并不是多后悔同古羽打这个赌,因为即便古羽胜了,自己也不损失什么。

只是先前在下城区,看到古羽能将一向拿下城区当自己地盘的钟敏,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她便想着何处能给她来个下马威,让她知道她有时也需低头。可如今看来,这个能让古羽低头的人似乎不是自己。她倒不在意古羽的计策若是成功将在军中获得多大的威信,在意的是日后回到那边,又或是钟黎回来,几人见面后古羽将如何说道今日之事。

其实一切的源头还是钟黎,她想不明白为何钟黎非要将古羽请来作她的军师。虽然赤龙军下几个统领确实不善谋略,但还不至于需要一个外人替她操心。当然,若是个普通的军师或许袁纤便接受了,大概是因第一眼见面时她正坐在钟黎的身边。

飞雪之下,钟黎的尸首安详地躺在车上,旁边一个女子淡然哼着挽歌,这一幕或许她一辈子都记忆犹新。她渐渐能清楚地体会到,她对古羽的抵触,全都是来自于这一幕。当然,在辽西的十数日中,她同钟黎还有怎样的场景袁纤并不清楚,但只要有这一幕在便不必清楚。

这般想着袁纤忽然便抽出刀来,迭离上一层层炭火融铁锻出的云纹,在一堆篝火的映照下映出晚霞般的光泽。她正想着活动活动,凭刀剑斩断满脑子的愁绪,忽听得不远处树丛阴翳中有什么动静。

袁纤飞马踏溪流而过,抄起马侧短弓搭弓就是一箭,然而近前瞧时箭镞只钉在了树干上,再去查探周围已无半点动静。她方想再追,然而林间已接近全黑,自己冒然追上去说不准反倒会中埋伏。虽说有可能是敌方来探查军情的斥候,却也只能作罢。

她忽然又想到,先前按古羽所说将灶火减到三十人一灶,只不过是为了守约,以图自己心安。眼下看来,这多少人行军,多少人吃饭,的确有人会来探查,自己便也马虎不得。

7

古羽给袁纤挑选的道路较为平坦,沿途皆是些长满松、杉、栎树丘陵,时常还能见到农户开垦的茶田。而她给自己选的道路则崎岖些,要从大别山主脉的西侧绕出。于是初四夜里见灌水大营初见模样,便带领两营万余人趁着夜色向南行军,只留下千人守营。临走时交代其每日需大声操练,军鼓号角不断,吃饭时一人一灶,若见敌大军挺近,只需撤出营寨回西阳县复命。

初五日出时众人便望见大别山主脉的山峰,只见青翠的山峰上有一象牙黄色巨岩突出山顶,仿佛以巨龟望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