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从不同的角度观史

獒唐 苍山月 2211 字 2022-09-16

太平一声轻唤,老太太再次从出神之中回魂,这才想起正事来。

登时露出笑颜,“哎呀,你看,年岁大了,就要常常走神了,子究莫要在意。”

“”

吴老九一阵无语,老太太有点客气。

只见武则天一指上阳宫下的山间景色,“自上次子究在此说出那番话,朕就时常来此一观。想到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片青山绿水,每每都心怀大悦啊!”

“”

吴老九更是无语:废话有点多,客气的有点过

“对了,子究回京之后,休养的可还好?”

“劳陛下挂念,休养的很好。”

“哦。”武则天煞有其事地点头,“那就好,那就好啊!”

“先生大才,若是劳累过度,真乃朕之罪过啊!”

“”

吴宁都快哭了,心说:您老能不这样儿吗?我怎么凉飕飕的呢?能说正事儿吗?

“这”

好吧,吴老九说都不话了。

武老太太完全就是在唠家常,把吴宁别扭得啊,心中吐槽,不就两个事儿吗?我都知道了,不就是那四千万亩地的事儿吗?

说出来!说出来我给你出招不就得了?

算了,您不说是吧?那我说吧!

“其实,也不能一味地歇着。”

“哦?”武则天好像很有兴趣,“那做了些什么?”

“闲暇之余,看些古籍,只当温故知新。”

“难得呢。”老太太好像很欣慰的样子,点头赞许,“难得先生才学满腹还不忘进学。”

“那先生在看什么古籍?”

“《战国策》”

“巧了!”武则天眼前一亮,“朕对前秦百家之学也向往非常,想不到先生也有此心。”

“陛下圣明。”

《战国策》记载的是周朝至战国这段时期的历史。

一来,前秦百家本来就有无穷魅力,引后人向往。

二来,《战国策》非一人所著,乃多人陆续编纂而成,又非官修史籍,所以相对比较客观公正。

武则天如果也喜欢《战国策》,那说明她识货。

当然了,武老太太今天就不正常,有点太过客气。

她是真喜欢,还是在这忽悠,谁也说不准。

至于为什么在这儿绕,不论吴宁说什么,老太太就是不露半句。

吴宁也没办法,只好陪她扯闲篇儿。

“先生怎么看战国诸雄?”

经过慢来的相互吹捧,武则天终于更进一步,开始学术讨论了。

对于老太太之问,吴宁淡笑。

“回禀陛下,这个问题,微臣不知无如作答。”

“这这有什么不知道如何作答?”武则天摊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子究不必拘谨。”

“非是拘谨。”吴宁认真道,“乃是各人所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对前人之事的理解也不同。”

“子究一家之言,难服百家之众,说出来也无甚大用。”

“哦?”武则天挑眉,觉得新鲜,还没人这么说过的。

“何意?”

“臣打个比方。”吴宁诚然道,“有士,专攻儒道。”

“自然而然,他看前史的角度必从理教而出。分析前人功过,也是发于礼,止于礼。”

“之乎礼教之眼光,那战国诸雄,乃至秦皇之功过,那必定是暴政于民,过大于功。”

“可是,若换一法家之人,看战国史事,那秦王可能就没有错,甚至功大于过。”

“若换陛下呢?可能角度又会生变,秦皇已经不是功过之辨,而是完全的功过千秋。”

“”

武则天一边听,一边点头,吴宁说的没错,确实如此。

但就秦一统六合来说,儒家大骂嬴政暴虐之君。

可是,换了法家呢?秦国重法治国,改新弊政,这本来就没有错,治国本就应该如此。

而身为帝王的角度,正因为嬴政以暴虐之政治世,才能统一天下度量衡,才能车同轨、书同文,才能把分崩离析的中原大地疏导成一个统一文化的大帝国。

其实,这和后世的人看历史是同一个道理。

有人的从文化的角度看历史,他觉得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