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刘邦和项羽(2)

汉鼎 南海十四郎 3903 字 2022-09-16

艾飞雨紧逼着问道:“若是大人是项羽,杀还是不杀?”

刘鼎轻轻的咬咬牙,深沉的说道:“杀!”

艾飞雨紧紧的追着问道:“那么鸿门宴上,大人若是项羽,杀还是不杀刘邦?”

刘鼎不假思索的说道:“杀!”

艾飞雨微微一笑,慢悠悠的说道:“然而在鸿门宴上,项羽面对刘邦,却下不了手,以致纵虎归山,最终导致自己乌江自刎。大人可曾仔细想过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刘邦与他无冤无仇吗?殷通也与他无冤无仇。是因为刘邦于他有恩有德吗?刘邦先入咸阳,已让他恨得咬牙切齿。是因为不知利害关系吗?范增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刘邦其志不在小,又有天子之气,实在是必欲去之的心腹之患。是没有能力杀吗?以项羽之武功,叫谁三更死,谁还能活到五更?何况刘邦名为项羽座上客,实为阶下囚,里里外外都是项羽的人,连樊哙都对刘邦说现在人家是菜刀砧板,我们是鸡鸭鱼肉。是没有机会下手吗?机会多的是。至少在樊哙进帐护驾前,是没有问题的。可任凭范增又是递眼色,又是打暗号,项羽就是默然不应,终于让刘邦这只烤熟了的鸭子又飞了。大人还觉得项羽没有缺点吗?”

刘鼎只好无奈的苦笑一声,艰涩的说道:“有,妇人之仁啊!”

他几乎从来没有想过,鸿门宴上的项羽。犯下的是如此致命地错误,还觉得是项羽的厚道,没有刘邦那么卑鄙,然而,艾飞雨击溃了他的这种想法。艾飞雨通篇只有一个意思:当杀不杀,妇人之仁也!当日项羽如果杀了刘邦,就不会有后来的霸王别姬悲剧,如果当日项羽杀了刘邦,历史就要完全倒写过来。英雄命丧于无赖之手。致命的地方就在这里:该杀不杀,反为其杀。

艾飞雨字字针尖似的说道:“大人可还想效仿项羽?”

刘鼎保持沉默。

艾飞雨却是娓娓道来。

其实项羽的“仁”是敌对双方都公认的。韩信说项羽“恭敬慈爱”,陈平说项羽“恭敬爱人”,高起、王陵则说项羽“仁而爱人”。看法相当一致。对于刘邦,他们的看法也相当一致,那就是简慢无礼,还喜欢侮辱别人。这些话都是当着刘邦地面说的,应该说相当可信。实际上刘邦也正是这样。他喜欢骂人。骂萧何、骂韩信、骂手下所有人。不高兴时骂,高兴了也骂。即便要封人家官爵,也要先骂一句,活脱脱一副流氓土匪山大王的嘴脸。在刘鼎看过地小人书里面,对这方面的刻画是极其细腻的,刘鼎的印象非常深。

至于待人接物。治国安邦的各类礼仪,刘邦更是一窍不通,甚至不知礼仪为何物。他极为蔑视厌恶讲礼的儒生,说是一看见他们头上的帽子,就想扯下来当尿壶。儒生名士郦食其去拜访他,他居然大大咧咧地叉开两腿坐在床上。两膝上耸着让两个女孩子给他洗脚。于是郦食其正色说。足下既然打算诛灭无道的暴秦,就不该这样傲慢无礼地接见老先生。刘邦这才连忙起身,整整衣冠说对不起,然后请郦生上座。萧何向他推荐韩信,讲了一大通道理,他挥挥手说看你萧何面子,就让他当将军好了。萧何说你让他当将军他也会走。刘邦又说,那就当大将军好了,你叫他进来吧!萧何说。你这个人。向来就简慢无礼。如今要拜大将军,怎么就像使唤小孩一样(如呼小儿耳)?怪不得韩信要走了。刘邦这才答应择吉斋戒、设坛其具礼。

刘邦之无礼。实在和项羽的温情重礼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对而言,项羽却是比较注重礼节地人,虽然他外表看起来是非常粗鲁的,可是却从来没有在外人的面前出过丑。尽管刘鼎并不知道虞姬的身份来历,但是听艾飞雨的口气,想必也是名门闺秀,和项羽是门当户对的。至于刘邦地妻子,似乎只是小人家出身,和虞姬地形象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艾飞雨缓缓的说道:“大人可曾想过,恭敬爱人的西楚霸王项羽,却不如简慢骂人的流氓刘邦得人心,这又是为什么?”

刘鼎摇摇头,期待的说道:“愿闻高见。”

艾飞雨不紧不慢的说道:“事实上,韩信他们回答了这个问题。高起和王陵在总结刘项的成败得失时对刘邦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可是陛下派人攻城掠地,打下来就赐给他,这就是与天下同利了。项羽呢?打了胜仗不论人家的功劳,占了城池不给人家好处,当然要丢天下了。韩信说得也很明白:项羽这个人,为人还是挺不错地,很关心体贴人。可是,别人有了功劳,原本应该封土赐爵地,他却把那印信捏在自己手里,摸过来摸过去,弄得印角都摸圆了也舍不得给人,这简直就是妇人之仁。的确,同封土赐爵、升官财相比,嘘寒问暖、送汤送饭又算什么?比起刘邦地大把送钱、大片赏地、大量封官来,项羽确实刻薄吝啬。”

“项羽的刻薄吝啬有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占领了咸阳,却放着现成的皇帝不做,现成的帝都不住,只是烧杀掠抢一番,把金银财宝漂亮女人装满了车子,又跑回彭城当西楚霸王去了。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建都于此。可定霸业。他却说,富贵了不回老家去,岂不是穿着漂亮衣服在黑夜里出行(衣锦夜行),谁看得见?这真是小家子气!所以这人当时就议论说,人家都说楚人不过是大弥猴戴高帽子(沐猴而冠),果然!”

说到这里,艾飞雨意味深长的说道:“大人可从中理解到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