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函谷关(1)

汉鼎 南海十四郎 4477 字 2022-09-16

汉鼎第478章函谷关(1)

光启五年的初夏。同样是姗姗来迟。

当江南的气候以及渐炎热起来时候。在洛阳西面的原野上。还看不到多少的绿色。站在高处一眼看过去。原野还是蒙蒙的。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这里的土地。基本都是黄土。下雨的时候一片泥。干旱的时候则是一的灰尘。由于降雨量少。黄土都变成了灰尘。只要有风一吹。马就会卷起一:-条巨大的烟尘柱。将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灰蒙蒙里面。

哒哒哒……

马蹄声从东方传来……震醒了沉睡中的原野。跟着一队骑兵出现在原野上。马蹄带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被惊动的小动物。纷纷从草丛里出来。向着更深处的山岭里面潜藏进去。它们时不时的撞到枣树上。顿时让枣树晃动起来。

骑兵队伍的中间。飘荡着鲜艳的鹰扬军军旗。在当头的大红旗帜上。还有大大的显的非常的引人注目。在他们的周围。还有更多的骑兵在来回的疾驰。深蓝色的制服。表明他们乃是鹰扬军的斥候。他们的马蹄。同样溅起大量的灰尘。一直飞扬到天空中。

这支队伍。正是鼎和身边的鬼雨都战士。

“大人。前面就是函谷关。”斥候队副队长羚骑马前来报告。

刘鼎缓缓的勒停战马。起望。

从望镜里面看过去面乃是一排地山地。|尔能够看到一些枣树。

谷关的周围。都地形复杂的山地。没有什么树。多数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由于雨水的冲刷。显坑坑的。有地方甚至形成了深深的沟壑。而有些地方则形成了高高的山岭。无是深沟还是山岭。都被茂密地野草覆着。说也奇怪在平坦的原野上。野草基都是枯萎的。可是山岭中的野草。却是十分的茂盛。如果不是亲手拨开茂密的野草。根本看不到下面地路。

想要从洛阳入长安。就必须穿过眼前这片连绵起伏的山地。遗憾的是只有一条道通过这里。一条平均宽度不到丈的道路。沟通了洛阳和长安这两个最大的城市。而条道路。现在已经被函谷关给掐断了。

处在刘鼎前的这片山岭。正是函谷关的起点。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地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在关建立起来之前。函谷关乃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二关(第一关是洛阳的虎牢关)。

刘鼎对函谷关一点不陌生。

鹰扬军在两年前就开始了进入长安的准备。相关的情报工作已经一早就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资料最后都汇集到刘鼎这里。其中资料涉及最多的。莫过于函谷关和潼关随着进攻长安的时间逐渐临近三眼都加强了这方地情报工作。有关潼关和函谷关的资料简直可以堆叠成半尺高的一沓资料。

相对于其他道路而言。从洛阳进入关中。乃是最方便的捷径。但也不是意味着这是康庄大道。毫无难处。事实上。要从洛阳进入关中。还是颇有难度的。其中最大的难点。当然是函谷关到关的这一段路。从东地函谷关。到西面地潼关。这一段路大约有一百六十里。全部都是形险要的山地。道路在这里蜿蜒曲折。最狭窄地地方。只能两人错身而过。

古语有云。这条道路是“丸泥可”。意思是说药丸大的泥土。就可以将道路堵死。事实上这一点都不张。这道通道地不少地方。都只能两个人并排通行。如果是马车路过。则要小心翼翼。错车一定要选在宽阔的地方。在下雨的时候。这条道路经常被泥石流断。坍塌下来的泥土。常常将整条道路都全部覆盖。

要保持这条道路的畅通。必须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和疏导。在黄巢起义之前。唐王一直都安排专门人员对这条道路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持货物。尤其是粮食运输渠道的通畅。即使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也必须持之以恒的进行。然而。爆黄巢起义以,。朝廷逃亡西川。这道道路就没有人维护了。到后朝廷纷争。天下大乱。这条道路就听之任之了。

刘鼎从望远镜里面可以看到。在函谷关的周围。道路已经被泥土全部堵死。这都是函谷关上的淮西军的杰作。至于后面的道路如何。显然是不容乐观。三眼都之前提供的情报。玫故意让禁沟渭河等河流改道。让洪水冲刷中间的路。导致道多处坍塌。很多路段已经不能通行。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谷关都不设防的。哪怕是当初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的时候。函谷关也是不设防的。唐王朝一直都是在潼关部署兵力。阻挡来自东方的危险。朱玫建长安傀儡朝廷以后。同样是仅仅在关部署防务。函-关是没有军驻守

事实上。在潼关建立以后。函谷关的作用。已经大幅度的减弱。原本坚固的要塞。也在风吹雨打之后逐渐地变残不堪。从望远镜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坍塌的黄土城墙。废弃的土堡。被野草覆盖的小路。比比皆是。无论这里在历史上曾经生过多少的血腥大战。现在基本都看不到任何的战场痕迹了。

但是。现在函谷关设。

据守函谷关的。正是孙儒本人。

孙儒率领的淮西军被鹰扬军出洛阳地区以后。一直在伏牛山秦岭中躲藏生存。山间缺少粮食。他|当然不可能久呆。孙儒其实非常留洛阳。可是现在鹰扬军已经控制了洛阳。在洛阳地周围还有鹰扬军的骑兵在游弋。他如果继续打洛阳的主意无疑是自寻灭亡。

对于任何势力来说。粮食都是最大的问题。孙儒|=中。粮食当然也成了最迫切的问。走投无路的他。最后通过些关系。和长安傀儡朝廷取了联系。望投靠到长安傀儡朝廷地麾下。长安傀儡朝廷正是求之不的。当即答应了。还顺手给孙儒一个东都防御使的头衔。

如果说兴元府的朝廷日子很不好过。那么长安的傀儡朝廷也好不了多少。当

立傀儡朝廷的时候天下响应者只有数人。就尺的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都没有拥立这个朝廷。而鹰扬的刘鼎。则是反对傀儡朝廷最厉害的。自从鹰扬军下了洛阳地区以后。长安傀儡朝廷自皇帝以下。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睡着觉了。

面对鹰扬军咄咄逼人的态势。朱玫最大地难处就是缺乏足够的防守兵力。他不但要防范鹰扬军的进攻。要防止河东李克用。还有凤翔李昌符。从背后突然来那么一手因此。他能够部署在潼关的兵力。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按照规划。在关至少需要五万人。才能确保关中安然无忧。事实上。在潼关的宁军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两万人。

孙儒的投靠好解决了朱玫的兵力问题。他还自来到长安。接见了孙儒两人进行没有任何外人在场的秘密商谈。最后。两人研究决定由孙儒带领淮军镇守函谷关。在最前线抵御鹰扬军攻。而朱玫则负责提供给孙儒够数量的粮食。还有部分的武器。在孙儒离开长安前往函谷关之前。玫还以朝廷的名义。晋封孙儒为魏王。

洛阳自古就属于地。长安傀儡朝廷给孙儒一个魏王的名号。意图可想而知。孙儒也不是不知道长安傀朝廷已经时日无多。即使能够勉强幸存。也不可能取代兴元府的正。可是现在的他。想要生存。就必须在函谷关将刘鼎挡住。一旦刘进入关中。无论是他。还是朱玫等人都非常麻烦。尤其是他孙儒。在关中没有自地地盘。显然是最最麻烦地。端的是死无葬身之地。

经过详细商议。朱玫和孙儒两人。制定了防守函-关-潼关一线地计划。他两人都认为。现在鹰扬军的|力。都在围攻州地淮西军。在洛|地区。只有潭都的八千多人。有就是鹰扬军的骑兵。但是。鹰扬军的骑兵。在进攻函谷关的时候。是无法挥作用的。所以。短期内。函谷关正面应该没有大的战事。

由于函谷关的围地区。都是黄。只要下雨。就会变的非常的泥。根本无法动进攻从函谷关通往关的道路。久失修。战斗中根本无法通过。所以。淮西军只要在函谷关撑过旱。等待雨季的到来。鹰扬军的进胁。就会大幅度的降低。

鹰扬军想要消灭蔡州淮西军。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到那个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等他们将兵力转过来。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到那个时候。雨季已经到来。鹰扬军攻的难度加大。防守函谷关自然不成问题了。等雨季结束。已经是十月份。中间有四个月的时间。关的工事可以更加的完整。朱玫也可以调集到更多的力量。

从二月份开始。孙儒就领三万淮西军。进入函谷关地区。修建城墙。建筑工事。同时派出部分的兵力。向前延伸。甚至一路延伸到陕州附近。最终遭受到鹰扬的反击。才依依不舍的退回了函谷关。孙儒防守函谷关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拖延鹰扬军进攻关的时间。

正如人料想的那样。鹰扬军的确没有多余的兵力。他们明知道淮西军在函谷关修筑工事。也没有办法来制止。萧迪其实在孙儒出动的时候。就接到了三眼都的情报。可是他的部队。根本无法周转过来。洛阳地区落入鹰扬军手还不久。各地地匪患也没有清理干净。他根本无法腾出足够的兵力控制函谷关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淮西军在函谷关上插起了军旗。

鼎在陈州处理了一些事务以后。立刻飞马赶到了函谷关。

孙儒率领淮军出现在函谷关。对鹰扬军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情况。按照原来的计划。鹰扬军进攻长。只要倾全力拿下潼关即可。以鹰扬军的实力在底前拿下潼关应该不成问题。可是。如果加上函谷关。需要地时间就延长了。到时候冬天来临。冰天雪地。想要进攻关中。可就困难了。

“这个孙儒。是个祸害。”一路上刘鼎都在悄悄的咬牙切齿。

孙儒不同于其他任的淮西军将。此人的指挥水平。还有心计。都远远在申丛秦贤等人之上。独立生存能力也很强。观他遭受鹰扬军的重创以后。依然能够保持数万人的军队。的确是个不错的人物。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来加固函谷关地防御工事。以后鹰扬军进攻起来。可就大费周章了。

函谷关最大的特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卡。而是一连串复杂地形连接起来的天然要塞。只有少数的人工防御措施。想要攻克这样的天。着急是不行的。由于地形的限。哪怕是有十万大军。也无法迅展开。因此。进攻函谷关和关要的条件就是充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