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阳关东去 第七十三章 洛邑书院

佛系商途 淮上文歌 1672 字 2022-09-17

我的出现给了长安弟莫大的惊喜,我们俩兄弟开心的拥抱在一起,半天也不愿分开。

六载春秋,无数次在梦中相聚,今日终于在这离家万里之外的中土异乡和弟弟重逢,真是不亦乐乎!

“长安三弟,你原来一身的肥肉都跑哪里去啦?书院的日子怎么样,先生们是不是也如辛老夫子那般的严厉?”

我拉着长安向爷爷他们那儿走去,开心的问道。

“回禀兄长,书院生活饮食起居有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魂魄和凡身都寄予山野,随清风而去也。”

长安微微躬身歉笑着答道,一副玉树临风、谦谦君子的仪表和做派。

“长安啊,你现在讲话怎么这般模样啊!”我有点惊讶道。

“回禀兄长,先生说当今天下大乱纷争皆因纲常伦理崩殂所致,欲重振乾坤必先张五常!愚弟已在圣人坛前立下誓言,今生以传道授业,弘扬儒家法理为己任,故先立言也。”

长安士子古圣一般的言行,我已完全听不懂了。

“三弟啊,你那一套经世之理还是留到将来教诲你的学生去吧,家人面前切莫如此,别把爷爷、外公他们给吓着!”

“大哥,你也觉得如此做派别扭啊!哈哈,可爷爷他老人家就爱这一套!前年我用咱于阗国的土语和他交流反而挨了一顿训斥,说我在书院这么些年没有学到东方士子的礼仪之风!”

三弟哈哈大笑道,这小子尽然学会他二哥武威的刁顽淘气之术了。

“果真如此?”我惊讶道。

“小弟绝无半点虚言!”长安拍胸道。

“那你还是按照刚才的做派去糊弄这俩老头吧,不要让他们失望!”我不禁哑然失笑道。

“长安明白!”三弟微微作揖施礼道。

其实这也不算是啥做作,在中土书院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近观三弟长安的待人接物之风,与一般的士子已无二样。

至此,我对于盛行中土的儒道之说,也有了大体的观感。

道家如终南青乔山人者,腹有才情、放浪不羁,却隐身山野炼丹修仙。

儒学如洛邑书院易长安者,谦谦君子,饱读诗书,却钟情庙堂心怀天下。

真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洛邑书院有规定,凡入院外来探亲者,每次不超过四人,且在此期间院内学子不得旷学休业,一切如常。

所以长安见过爷爷、外公诸人之后,就匆匆回到山泉旁边汲水去了。

没想到长安三弟看似单薄,却能手提两木桶的清泉在山路上健步如飞,这绝非一月一夕之功也。

商队在山下的林中安置下来之后,爷爷、外公、苏叔和我就带着送给书院先生的一些礼物,沿着石质的台阶缓缓上山而来。

但见山腰松柏掩映的林中,有一处青砖灰瓦的楼阁宅院,鳞次栉比的散布于竹林山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