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山乡巨变(六)

岁月流歌 淮上文歌 1554 字 2022-09-17

早年间,下游的水库大坝没有建成之前,红石湾这一带,还是个水陆交通都很便利的地方。

沿着西淠河顺流而下,可以直达淮河,这条水路自打唐宋以来就是一条很著名的茶道。

如果沿着老沙河逆流而上,再沿着山中的茶马古道一路往南翻越几座大山,便来到了长江水系。

辽阔的江汉平原近在眼前,不管是沿着陆路去武汉,还是沿江东去前往江浙诸省,都非常的方便了。

陆路方面,陆安州、大青山、鲜花坪、麻埠街之间,自古以来就有官道相连。红石湾小学如今所在的位置距离最近的官道,不足十里的路程,牛车马车都能行走。

所以在民国以前,湘赣、西南诸省的商贾和移民前往陆安州、庐州府,大多会选择穿越大别山脉,走麻埠街茶市所在的这条水路。

听老辈人讲,那个时候西淠河每年的丰水季节,河面上的竹排木排络绎不绝。山下的红土路上,经常有插着镖旗、操着外省口音的马帮商队匆匆经过。

他们带来了洋布洋油、洋钉池盐。 秋冬时节原路返回时,马背、商船上的货品,已经换成大别山里盛产的绿茶和黄烟了。

解放后,一条大坝凌空而起,阻断了咆哮的山洪、造福了百万苍生,也使得红石湾从此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人间孤岛。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当地的土著山民,大多都是湘赣移民的后裔。困在这片山水之间,尽管没有诗人笔下描写的那般遥远,但到吴老师、张老师他们这一辈,差不多已有两代人了。

所以人们做梦都想着能有一条红土路通往山外,把这人间的烟火再次连接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也是那个年代广为流传的一个口号。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其实搞不清楚,修路和致富到底有啥关系。

看到一些投资几百亿修建的高速公路,半天见不到一辆汽车,也不禁会犯嘀咕,这不是在白白浪费纳税人的辛苦钱嘛。这些投资用在实实在在的民生上岂不是更好?比如加点工资、减少一些农业税之类。